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影像及病理证实为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3 ~ 71岁,手术均由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h,出血量平均1 200 ml,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6例,分别因累及海绵窦、视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死亡1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3 -73个月,平均29.9个月;复发死亡1例,复发带瘤生存1例.结论 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需多学科联合切除,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早期阻断肿瘤血供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关键.  相似文献   
42.
王院士走了     
张力伟 《中国卒中杂志》2012,(11):I0004-I0004
王院士走了,在2012年的中秋,午后4点08分。2012年10月10日9时,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告别厅。各界人士表情凝重,在低回的哀乐中,向您最后的告别。您安卧在鲜花和翠柏中,一朵朵黄色的菊花,放在您的身旁,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党和国家领导人献上的花圈,肯定了您一生发展神经外科事业的伟绩与功勋。您的老朋友来了,您的战友来了,您的学生来了,您曾经就学的母校来了,您的病人来了,崇敬您的人来了,来了……还有那些不知身份的人,在您身旁鞠一躬,再看您一眼,足够了。"诚敬行医六十载树一代大师风范,忠贞报国贯一生为万千医者楷模"。这挽联表述了一切,也是千人送行您的理由。  相似文献   
43.
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定位于22q11-q13.1,主要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可伴有颅内和椎管内的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等.本组收集4例并发于颈髓室管膜瘤的NF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Ⅰ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 (47/65).结论 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为进一步改进颅内尤其是颅底软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6例中24例病变位于颅底,1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松果体区,均行手术治疗.7例全切,15例近全切,4例大部切除.12例术后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随访到22例,随访时间为6 -89个月(平均41个月),4例死亡,余18例中9例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5例有轻度脑神经功能不全,4例脑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改善或加重.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大部分源于颅底,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选择性的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灶共32个,其中位于脑桥29个,中脑2个,延髓1个。手术组包括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组包括保守观察7例和γ-刀治疗1例。结果随访11例,时间6~77个月。首次发病时平均KPS评分为(64.5±15.7),随访平均KPS评分为(71.8±15.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7)。非手术组再次出血4例,手术组无再次出血,2组出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236)。结论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较大和症状较重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首选切除主要病灶。无显著症状和病灶较小且深在者可保守观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脑干胶质瘤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童脑干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临床、影像和病理组织学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应用Log-rank法,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者进行COX回归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时KPS评分、肿瘤部位、病理级别、肿瘤生长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的发病到就诊时间(P=0.034)及肿瘤生长类型(P=0.046)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儿童脑干胶质瘤的生存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手术切除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量化研究Kawase's入路对岩斜区的暴露面积,明确Kawase’s入路适用范围,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头颅湿标本8例,采用Kawase's入路进行手术模拟操作,观察神经、血管走行关系,并测量重要结构,采用CT三维重建测量岩斜区暴露范围.结果 Kawase's三角磨除深度为(1.16±0.14) cm,岩斜区暴露面积为(5.48±0.71) cm2,暴露范围下限距鞍背(2.26±0.22) cm.该入路可暴露中上斜坡、蝶岩裂部和海绵窦后部.结论 Kawase's入路适用于位于内听道内侧中上斜坡、蝶岩裂部及颅中窝底肿瘤,伴或不伴海绵窦侵袭.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ganglioglioma,GG)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偏身运动感觉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2.5岁。6例肿瘤镜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身运动感觉障碍加重。6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2例恢复正常工作,3例生活可自理,1例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复发后死亡。结论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预后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