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病理特征为肾实质破坏并代之以含脂质和胆固醇的巨噬细胞肿块,我院自1987年-2005年共收治13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张允  高存 《全科护理》2015,(8):121-124
高考英语写作测试虽深受业界关注,但仍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测试开发程序。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测试使用论证为考试任务的设计和传统意义上的效度检验提供了行动依据,以该框架指导高考英语写作考试任务的开发,可以科学规划任务设计程序,清楚认识任务开发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收集测试合理化论证所需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放疗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脑胶质瘤的患者,综合分析患者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特点并进行放疗前后波谱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局部脑回肿胀,病变呈略长T1略长T2异常信号,DWI上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4例见团片状强化;术后、放疗后均见条片状强化。6例波谱分析结果均有NAA峰降低,Cho升高,Cho/NAA比值明显上升,术后、放疗后3个月复查,针对强化区行MRS扫描,4例Cho/Cr值、Cho/NAA值下降,2例Cho/NAA值分别为1.83、2.35。结论 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及放疗后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张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92-2893
目的:对比分析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7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在Ⅰ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35%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48%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在Ⅱ~Ⅳ级的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6.20%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2.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中Ⅴ级患者中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有92.16%的准确率,而通过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测仅有81.25%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要明显好于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及后14、90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疟疾现症病人的血象及某些血液生化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常规各检验 69例和 3 4例 ,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者 ,恶性疟依次为 81 2 %、10 1%、3 4 8%、5 3 6% ,间日疟依次为 69 7%、2 0 6%、2 9 4%、5 0 0 %。恶性疟和间日疟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者分别 3 85 % (2 /5 2 )和 4 5 % (1/2 4) ,χ2 =0 0 0 0 4,P >0 0 5 ;尿素氮高于正常值者各为 2 3 5 3 % (12 /5 1)和2 5 0 % (6/2 4) ,χ2 =0 0 19,P >0 0 5。结论 两种疟疾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贫血、白细胞总数降低 ,尤其是血小板的减少 ;对肝脏、肾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7.
胃肠减压病人适量饮水与传统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 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后14、90 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 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 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例莫顿神经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7例)。对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封闭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血管、肌腱损伤,治疗后8周内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进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比较肿瘤最大径。结果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6例治疗后8周内出现局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缓解。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周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周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组患者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2组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0.
软骨肉瘤误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伴感染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将软骨肉瘤误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伴感染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