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供者骨髓细胞骨髓腔内输注联合低剂量照射对大鼠复合组织移植物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实验分4组进行:A组仅进行肢体移植;B组在肢体移植前1d,受者接受亚致死量60Co照射(4.5Gy/次,共2次,间隔4h),同时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mg/kg);C组于肢体移植当天受者骨髓腔内输注供者骨髓细胞;D组在B组的基础上,受者于肢体移植当天骨髓腔内输注供者的骨髓细胞。所有受者术后均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及排斥反应征象,对D组存活超过120d的受鼠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及SD大鼠、DA大鼠皮肤移植,同时通过组织学检查,了解受鼠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情况。结果与其它实验组相比,D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达(284.2±11.8)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也未观察到GVHD,其它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生排斥反应(<20d);D组大鼠对供者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者同系大鼠的皮肤得以长期存活,而对第三方DA大鼠的淋巴细胞和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供者骨髓细胞骨髓腔内输注联合低剂量照射和短期氟达拉滨应用,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能显著延长移植复合组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2.
1978年Finley等[1]首次用吻合血管的自体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1994年刘建寅[2]等报导带血管的异体骨膜能够成骨并可修复骨缺损,为异体骨膜移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带血管的异体骨膜移植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阐述。1骨膜的成骨基础-骨膜的组织学特性和超微结构 骨膜传统上分为浅表的纤维层和深面的生发层。近年来朱守礼[3]等提出了根据骨膜的功能和解剖学基础,骨膜分三层的观点,即浅表的纤维层,中间的血管性未分化区和深面的生发层。纤维层厚,细胞成分少,主要为粗大的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63.
同种异体双手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双手移植重建肢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ABO血型、Rh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及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等,选择脑死亡作供体,移植的双手均在腕上5cm处。移植的具体操作基本与自体断肢再植相同。术前两天及术中、术后均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术后观察、排斥反应现象的发生和生命体征及移植的肢体血液循环。结果 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移植双手血液循环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周时尺、桡骨接骨处骨痂生长明显。术后5个月时手部的温痛觉完全恢复。术后7个月时取出尺、桡骨的内固定物同时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现患可完成洗脸、穿衣、叠被褥、持牙刷刷牙、拿勺吃饭、剥橘子、打电话、使用遥控器看电视,缓慢地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结论 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 剂的情况下,同种异体双手移植可以存活,而骨愈合和神经生长速度快于自体再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4例(6个肢体)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在联合应用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和较满意的组织配型的情况下,实施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结果:4例(6个肢体)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较满意,其中1例曾出现中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排斥反应消退。结论:在良好的组织配型及理想的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可以不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5.
同种异体双手移植世界上开展不多,该病例为世界第4例异体双手移植。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神经再生特点。设计:病例分析。地点和对象:手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2001-01收治的1例双手腕上4cm截肢患者,男。18岁。干预:1例双手缺失患者行异体手移植,手术过程基本同自体断腕再植,术中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尺神经腕背支和桡神经浅支。术后联合应用普乐可复(FK506)等免疫抑制剂抗免疫排斥反应。主要观察指标:通过Tinnel征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移植手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术后1个月Tirmel征示神经生长&;gt;50mm,2个月&;gt;100mm,3个月达200mm左右,神经再生速度均&;gt;2mm/d。4个月痛、温觉、触觉拇指已恢复至指腹,其他4指至近指间关节水平,手主动运动可抓持物品、纸张;与Tinel氏征检查相符。结论 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状态下神经再生迅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手部感觉与手内在肌神经再支配,快于同平面的自体断肢再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患者,女,12岁。出生时左前臂短小,拇指缺如,随生长发育患手向桡侧偏斜,手指关节不能伸屈,但夹持功能存在。查体:右肩高于左肩,上胸段脊柱向右侧凸,下腰段向左侧凸,左前臂短小,长12cm;健侧长19cm,左拇指及第一掌骨缺如,患手明显地偏向桡侧并向内旋...  相似文献   
67.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前根椎管内植入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臂丛神经根部及椎管内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寻找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在成人19例38侧颈胸段尸体标本上,显露臂丛神经并追踪至椎间孔,切除椎弓,切开硬脊膜,暴露脊髓及臂丛神经根,对臂丛神经根走行、长度及周围相关骨性结构,各脊髓节段与对应椎间盘相对位置和椎动脉与臂丛神经的关系进行观测。结果脊髓节段与椎间盘的对应关系为:C_(5-7)脊髓节段对应C_(3-4)、C_(4-5)、C_(5-6)椎间盘,C_8、T_1脊髓节段对应C_6、C_7椎体,根据解剖学结果寻找出侧前方、椎间孔扩大侧方、侧后方、侧-后方联合四条可行的手术入路。结论侧前方及侧方入路是臂从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最佳入路,侧后方及侧-后方联合入路再植入脊髓的位点差,但其难度和危险小。  相似文献   
68.
嵊泗列岛地处浙江省最东面,1962年至今一直为埃尔托霍乱好发地区,1997年报告霍乱病人24例,发病率27.87/十万,较1996年(5.79/十万)明显上升.为及时总结霍乱防治工作经验,探索流行规律,将1997年霍乱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9.
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3例(5个肢体)移植探讨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后,手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方法 根据ABO血型、Rh血型,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邢A)的检测和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等,选择临床死亡者作供体。移植的平面分别为双腕上5cm,肘关节和双前臂中上1,3处。移植的具体方法类似于自体断肢再植,术前、术中、术后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结果 3例(5个肢体)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现象,移植的5只手血循环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移植的5只手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同种异体肢体(手)移植能够存活,手部的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70.
动静脉瘘(综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骨科(150001)张震宇,张信英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称为动静脉媛(也称动静脉瘤),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由于动脉的血液从先天性或后天性非正常孔道流人伴行的静脉内,可造成疾的局部循环: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