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原发性海绵窦 (CavernousSinus ,CS)肿瘤依据肿瘤与CS腔隙的关系进行分类 ;介绍MRI在诊断上的应用 ;着重对CS原发性脑膜瘤的治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2.
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多数肱骨干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手术指征包括:经保守治疗无法维持力线的不稳定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节段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浮动肩或肘、多发创伤.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治疗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希望能在治疗过程中减少痛苦,有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能够早期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所以选择手术治疗的比例也日益增加[2].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可避免保守治疗对肩、肘关节的长期固定;能尽快进行关节活动和上肢肌肉力量的锻炼而且患者感觉舒适方便.但也存在费用增多、可能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手术本身的风险等问题.手术的固定方式有钢板螺钉、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外固定架多用于严重开放骨折、骨折感染的治疗,其应用范围较为明确.而对于其他有手术指征的肱骨干骨折,多使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73.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好发于因强暴力损伤的年轻人,常选择内固定治疗.但因骨折端存在较强剪切力,并且股骨颈解剖和力学结构复杂,目前多数内固定治疗并发症风险大、再手术率高.本文根据近年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文献报道,从髋部解剖结构出发,探讨PauwelsⅢ型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的必要性,介绍目前临床应用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74.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合并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报道较少,缺乏相关的临床诊治经验。目的:探讨对合并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Jen.sen.EvansIII型3例,Ⅳ型6例,V型5例。男4例,女10例;手术时年龄66~92岁,平均78.2岁。6例行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固定(含2例TSP接骨板),8例行髓内固定系统固定。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随访功能评定。结果:5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因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死亡;9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28.7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20.2分(16~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76-3分(62~85分)。所有随访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骨折基本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髋内翻畸形、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及术后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如果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种类选择适当,并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帕金森病对术后恢复影响较大,此类患者预后差于单纯髋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5.
Gamma钉与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自1988年以来,作者分别应用国产Gamma钉和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0例(51髋)和94例。通过比较认为,两种手术方法的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关节恢复情况相似。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30个月和6~60个月,平均16个月和28个月。随访6个月以上共130例,所有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4.2%。Gamma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滑动加压鹅头钉组(P值<0.05)。Gamma钉作为一种新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损伤小、失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6.
1990年 6月~ 1998年 6月 ,作者曾为 70岁以上肺癌患者行肺部手术 32例 ,现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3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70~ 78岁 ,平均年龄 72 .9岁。术前有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病史 6例 ,糖尿病病史 3例 ,脑血管病史 3例 ,肾炎病史 1例 ;6例心电图T波低平或双向 ,但心肌负荷试验阴性 ;既往有手术史者 7例 ,其中 ,胃溃疡修补术后 3例 ,甲状腺瘤切除术后2例 ,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 2例 ,这些疾病均治愈 10a以上 ,且无后遗症。TNM临床分期 :Ⅰa期 15例 ,Ⅰb期 10例 ,Ⅱb期 …  相似文献   
77.
【病例】男,3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9天入我院。病史中有半年低热史,体温波动在37.5℃左右。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经外科情况:意识清、语利,定向力、思维力、计算力正常;脑神经未见阳性体征;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略高,肌腱反射(3 ),踝阵挛( ),巴氏征(-)。右侧正常。医技检查:发病当天头颅CT扫描示右侧脑岛叶有直径约1.0cm的低密度灶,  相似文献   
78.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保中  常晓 《中国骨伤》2016,29(11):973-976
正近10年来,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交通意外、伤害、工伤事故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严重创伤病例正在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能量损伤导致、以老年人群为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是其中发生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类骨折,其中不到一半的患者为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75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主要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79例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的术前、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79例中,男107例,女72例,平均年龄78.6岁(75~103岁)。术前合并症依次为心血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下肢静脉炎、恶性肿瘤,平均合并2.4种。手术方法:髓外固定(DHS)177例,髓内固定102例。平均手术时间77min,术中及术后输血85例,输血量200~1200ml,平均360ml。59例术后6个月失随访,其中9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其余220例平均随访时间10.2个月(5~58个月)。208例骨折愈合(92.1%)。功能评定,优111例,良85例,优良率89%。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包括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DVT等。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内科合并症疾病复杂,围手术期需要全面评估,多科协作处置。早期手术、避免全麻、缩短手术时间、固定牢固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需要提高对围手术期DVT的重视。  相似文献   
80.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