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分析脐静脉置管(UVC)相关急性心包压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4例脐静脉置管后心包压塞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新生儿心包压塞的可能起因、临床特点、识别方法、治疗技术及防范措施,提出心包压塞的防治要点。结果 共纳入4例患儿,女1例,男3例,胎龄27~37周,出生体质量915~1950 g,生后1~5 h行脐静脉置管术,术后行X线定位导管顶端位置在T4~T6椎体水平,根据定位情况调整UVC位置后使用。患儿于置管后12~104h出现心率、血氧下降、心音低钝、遥远等心包压塞症状,给予心肺复苏、心包穿刺术后病情好转,拔除脐静脉置管后心包积液消失。心包压塞是脐静脉置管后的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UVC患儿出现血氧下降、心率改变(增快及下降)及心音低钝、遥远等症状需警惕心包压塞发生,导管位置偏移是其主要原因,放置UVC及时定位及定期X线或超声确认顶端位置非常必要;即刻床旁超声心动检查有助于心包压塞的快速诊断,及时心包穿刺抽液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结论 心包压塞常导致休克及猝死。一旦使用UVC新生儿突然发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2.
黄晓霞  张亚南 《北京医学》2021,43(12):1219-122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通常表现为视神经炎和脊髓炎,可能导致失明与残疾.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涉及抗体、补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等.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可对患者血浆中的...  相似文献   
123.
培养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来教授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即以多项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进行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4.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课程体系的桥梁学科,是联系临床与基础的纽带,承担着如何顺利将学生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课程的不同医学思维的重任。实验诊断学内容广泛包括临床生化、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及体液、临床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实验诊断学要求也就越高,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诊断学理论授课内容、实验室实习内容和临床见习内容,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既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又能了解不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是长期以来实验诊断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两所日本医科大学的实验诊断学课程体系,希望为我国实验诊断学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思维,为我国的实验诊断学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实验诊断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7例CAIS患者及家族相关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R基因的8个外显子,扩增产物Sanger测序后与基因库中正常人的序列进行比对,查找可能存在的致病突变。应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7例CAIS患者的AR基因均检测到突变,并且在家系中共分离,其中有4个突变未报道过:p.Y764N、p.Q876X、p.A356Efs*123、p.S704R。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及性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性腺为睾丸。结论:CAIS患者常因原发闭经就诊而被发现,多数存在异常性激素水平,家系中常有多例患者,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AR基因的检测有助于CAIS患者的确诊并有助于CAIS家庭的生殖咨询。  相似文献   
126.
127.
40例局部感染不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的门诊患者 ,男 2 1例 ,女 19例。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70岁。头面部感染 31例 (麦粒肿 12例 ,外耳道炎 6例 ,外耳道疖肿 2例 ,耳廓炎 1例 ,鼻疖 2例 ,鼻前庭炎 1例 ,口角疮疹继发感染 5例 ,颌面部炎性肿块 2例 ) ;上肢皮肤疖肿 2例 ;手部外伤后感染 3例 ;下肢皮肤感染 4例。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热 ,部分患者局部皮肤破溃 ,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40例中有 2 3例就诊前局部或全身使用过抗生素 ,但疗效不满意。治疗采用江苏宜兴南洋光学电子厂生产的 SS- L型红光治疗仪。红光波长 6 0 0~ 70 0 m m,占 …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索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方法在医院感染风险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掌握重症医学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关键控制点,并采取关键控制点技术控制其流行。方法采用文献复习及临床实证研究建立重症医学医院感染HACCP体系,随后进行HACCP在重症医学的运行、监控及纠偏并对HACC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基于HACCP方法,重症医学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关键控制点在于ICU布局及流程、人员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呼吸机、环境物表及床单元。实施HACCP进行控制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手卫生监测结果及三管感染率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为84.78%(312/368)高于干预前69.84%(220/315)(P0.001)。结论 HACCP在重症医学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效果较好,不仅能准确识别重症医学全流程的医院感染风险,进行精准管理,更可防患于未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9.
POCT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POCT进展、新近发展的先进、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检测仪器及POCT展望,旨在发展我国POCT医疗市场和体外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35例,依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组(生后≤3 d)19例和晚发组(生后>3 d)1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两组患儿羊水粪染、黄疸、呼吸暂停、硬肿症、感染性休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组母体感染、胎膜早破、生后窒息、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晚发组(P均<0.05),而体温异常、呕吐腹胀、低血糖症、呼吸衰竭发生率均低于晚发组(P均<0.0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两组患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测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制订治疗方案,减少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