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腰椎螺钉植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行腰椎螺钉植入术,研究组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下腰椎螺钉植入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应激激素[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脊髓功能[神经传导速度(NCV)、潜伏期(DL)]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机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86.89%高于对照组(72.13%,P<0.05); MDA、CAT、ROS在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的差别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MDA、CAT、ROS水平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5);NCV、DL在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的差别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自体桡骨远端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探讨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新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5月,应用自体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7~41岁.均有手掌撑地外伤史.鼻烟窝及腕舟状骨结节区压痛,握力下降.腕关节背伸(36±2)°,掌屈(30±3)°,桡偏(8±3)°,尺偏(13±2)°结果 18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15.7个月.18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术后3~8个月,平均4.5个月.16例腕关节背伸(68±2)°掌屈(65±3)°,桡偏(15±3)°,尺偏(28±5)°,腕关节活动无疼痛及不适感,无力症状消失.另2例腕关节背伸(40±8)°,掌屈(35±6)°,桡偏(8±5)°,尺偏(12±5)°,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中偶有疼痛,腕背伸力量减弱.未发生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结论 可吸收螺钉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内固定材料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促进骨折愈合、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杨冬蕊  李宁  张义龙  李志怀 《河北医学》2014,(10):1731-1733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和效果。方法:8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主要是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周围肌力和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韧带重建术前、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胫骨后移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患侧膝关节后向稳定性、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患者的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本文对全部原组织切片进行了复习,每例均切所有包埋组织块,每块切3张4μ厚  相似文献   
55.
目的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腱-骨界面,观察其增强腱-骨愈合强度的能力。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侧,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侧不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侧。于术后2、4、8、12周取材,测试移植肌腱的腱-骨界面抗拉伸强度,记录拉脱或断裂负荷及重建韧带的断裂部位。结果在术后2、4、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发生在胫骨骨道内。术后12周,对照侧有1例自肌腱部分断裂,5例从胫骨骨道拔出;实验侧有3例自肌腱部分断裂,3例从胫骨骨道拔出。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12周,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56.
CIN和子宫颈鳞癌的HPV16/18感染与p53、MDM2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癌及C IN的HPV感染、p53蛋白和M DM 2蛋白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子宫颈鳞癌61例、C IN 4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54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 16/18感染,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53蛋白和M DM 2蛋白。结果HPV 16/18感染率鳞癌组为62.3%(38/61),C IN组为70.2%(33/47),对照组为16.7%(9/54)。C IN组和鳞癌组的HPV 16/18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C IN组与鳞癌组的HPV 16/18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 IN组、鳞癌组、对照组的p53阳性率分别为19.1%(9/47)、26.2%(16/61)、3.7%(2/54)。C IN组、鳞癌组、对照组的M DM 2阳性率分别为14.9%(7/47)、26.2%(16/61)、7.4%(4/54)。C IN组和鳞癌组的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 IN组与鳞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 DM 2阳性率鳞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C IN组和鳞癌组之间、C IN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在本实验各组中,p53与M DM 2之间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相关(P值均>0.05)。p53阳性率和HPV 16/18感染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而M DM 2的阳性率与HPV 16/18感染仅在子宫颈鳞癌组呈正相关(P<0.05)。结论C IN及子宫颈鳞癌与HPV 16/18感染关系密切;p53和M DM 2均参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但p53的突变、M DM 2的扩增和过表达均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7.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好的选择,但Tibial-inlay技术与之并无明显差别。 目的:评估同种异体腱Tibial-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02/2008-05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1例,交通事故伤14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损伤8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腱(带骨块)Tibial-inlay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尽量多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股骨侧隧道。应用两端带骨块的异体膑腱或一端带骨块的异体跟腱,将侧骨块修整成宽1.0~1.5 cm,长2 cm的梯形块状,即移植骨块与骨槽间除靠摩擦力固定外,还可产生压应力,增加其稳定性。剥离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在止点处依骨块大小制梯形骨槽,将异体腱骨块嵌入骨槽,然后将另一端通过牵引线经关节引入股骨隧道,前抽屉位拉紧后由外向内拧入挤压螺钉固定肌腱或骨块。术前、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抽屉试验不稳定程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术后早期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血管神经损伤、排异反应、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术前全部病例后抽屉试验均> 2+,其中3+ 、4+ 占84%;术后后抽屉试验结果为:0(正常)4例,1+ 为17例,2+为9例,3+为1例,显示后移程度较术前明显改进(P < 0.05);术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 < 0.05),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 < 0.05)。说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创伤小,固定可靠,技术相对简捷,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P KP 术后伤椎后凸角纠正与脊柱整体力线改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采取P KP 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比较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和C7矢状位比值的变化,分析两者有无相关性。结果:PKP 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6.72±1.92度,其中单一椎体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66±1.26度,单一胸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97±1.12度,单一腰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36±1.32度;PKP 前后C7/SFD变化0.03±0.02,其中单一椎体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胸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腰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除单一腰椎骨折外,C7/SFD变化与伤椎后凸角纠正呈明显相关。 PKP 前后双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4±0.02,三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6±0.03,C7/SFD变化与骨折数目呈明显相关。单一胸椎与单一腰椎骨折比较,PKP 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及C7矢状位比值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 KP 术后骨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纠正越明显,脊柱整体力线改善越明显;随着P KP 节段的增加,后凸畸形和脊柱整体力线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9.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好的选择,但Tibial-inlay技术与之并无明显差别.目的:评估同种异体腱Tibial-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02/2008-05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1例,交通事故伤14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损伤8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腱(带骨块)Tibial-inlay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尽量多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股骨侧隧道.应用两端带骨块的异体膑腱或一端带骨块的异体跟腱,将侧骨块修整成宽1.0~1.5 cm,长2 cm的梯形块状,即移植骨块与骨槽间除靠摩擦力固定外,还可产生压应力,增加其稳定性.剥离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在止点处依骨块大小制梯形骨槽,将异体腱骨块嵌入骨槽,然后将另一端通过牵引线经关节引入股骨隧道,前抽屉位拉紧后由外向内拧入挤压螺钉固定肌腱或骨块.术前、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抽屉试验不稳定程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术后早期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血管神经损伤、排异反应、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术前全部病例后抽屉试验均>2+,其中3+、4+占84%;术后后抽屉试验结果为:0(正常)4例,1+为17例,2+为9例,3+为1例,显示后移程度较术前明显改进(P<0.05);术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说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创伤小,固定可靠,技术相对简捷,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0.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免疫组化S-P对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NACT对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宫颈癌NACT后PCNA积分显著低于NACT前(P<0.05);临床有效者NACT前后PCNA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临床无效者NACT前后则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有效、无效者NACT前PCNA积分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NACT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C-NA可作为恶性肿瘤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