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了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将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检出率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PET-CT扫描共发现骨转移病灶181个,分别为椎体转移62个,肋骨等附件转移52个,股骨转移34个,肩胛骨转移29个,颅骨转移4个.MSCT平扫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78.45%(142/181),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95.58%(173/181).CT平扫对肺癌骨转移椎体转移检出率、肩胛骨转移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明显低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P<0.01).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检出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脑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0例)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重建技术分别采用小视野容积再现技术(shutter volume rendering)、最大密度投影法(M1P)和多曲面重建(MPR),所有CT图像及DSA脑血管造影图像均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和两位脑外科医生进行双盲法分析评价。结果 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共检出动脉瘤25个,其中3例为多发性,1例CT血管成像(CTA)结果为阴性,阳性率95.7%(22/23),与DSA比较符合率95.7%(22/23);16层CTA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24/24),特异性为100%(1/1),准确性为96.2%(25/26)。CTA对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与DSA相比更清晰、确切,并能显示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立体感强。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相对无创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有望替代DSA。  相似文献   
43.
平扫CT值测量差值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CT值测量差值识别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准确性。方法 将临床追踪证实的3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组与31例神经系统正常志愿者的头颅CT平片按有无CT值标注分为2组,分别进行专家组、青年医师组双盲读片,对照分析,根据CT征象作出诊断,并比较2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青年组应用CT值测量差值前后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9. 41%、91. 18%;专家组分别为41. 18%及94. 10%。统计学显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应用CT值测量对称部位脑实质密度差值(ΔHU)来识别低密度征的存在,可以让医师更有效地识别脑梗死灶的有无,特别是对缺乏经验的医师帮助更大,从而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低辐射、低对比剂方案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评价两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使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进行肺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两种方式采集数据。低剂量组使用低辐射(70kV)、低对比剂方案设备参数,对比剂注射方案注射流率均为2.5~3.0ml/s,注射总量25ml对比剂+50ml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对比剂注射流率均为3.5~4.5ml/s,注射总量60ml对比剂。结果两组肺动脉图像达到诊断要求,低剂量组肺动脉的CT值、图像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高于对照组,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ratio,CN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Kappa=0.423,具有中等一致性;低剂量组Kappa=0.728,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照组CTDIvol(9.12±1.16)高于低剂量组(1.9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318,P<0.001);对照组DLP(255.71±42.52)高于低剂量组(50.68±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729,P<0.001)。结论70kV低辐射、低对比剂方案在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在低剂量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列车脱轨伤的损伤类型、损伤部位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列车脱轨伤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47例行X线平片检查,53例行CT检查,检查部位分别为144处、135处.分别发现6例及33例异常.本组单区域损伤14例,多区域损伤19例.损伤部位:胸部损伤12例(包括肋骨骨折6例、肺部损伤8例、胸骨骨折1例),脊柱骨折7例(胸椎3例、腰椎4例),上肢骨折或脱住5例,颅脑损伤4例(颅骨骨折1例,脑内异常3例),腹部损伤3例(2例肾挫伤、1例脾挫伤),下肢骨折2例.结论:列车脱轨易导致多区域损伤,以胸部损伤最多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U)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上尿路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32例,均行MSCTU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32例中上尿路结石15例,肾囊肿1例,先天性畸形6例,输尿管肿瘤2例,输尿管炎性狭窄4例,外源性压迫2例,膀胱炎累及输尿管口狭窄2例,CT诊断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MSCTU通过MPR、MIP、VRT技术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CT扫描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7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其中21例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2岁。结果40例CT扫描发现异常,其中脑积水35例,基底池铸形改变18例,脑血管改变7例,脑梗死18例,结核瘤7例,钙化5例,脑萎缩11例。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脑积水发生率高且较严重,脑梗死发生率高;脑膜病变重而脑实质病变相对较轻。结论认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使本病及时确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8.
刘德新  廖明壮 《广西医学》2005,27(11):1848-184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亦属常见病,且病情严重,诊治不当,易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47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个程序进行多发外伤的扫描,第2组为一体化程序扫描,第3组为低剂量一体化扫描方式,对3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第3组比第2组下降了67.3 mGy,与标准剂量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下降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2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结论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是可行的,比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为抢救病人节约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50.
十六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十六层螺旋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复习文献并回顾性分析3例APSD病例的临床经过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例首次经彩超检查和MRI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经十六层CT多层面重建后清晰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大小、形态及分型。结论十六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