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山小橘叶与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谭穗懿  周静  苏薇薇  廖文波 《中药材》2004,27(9):640-645
目的:对山小橘叶和果实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山小橘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结果:从山小橘叶挥发油中分离出85种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62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7.1%;从山小橘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出62种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5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4%.结论:山小橘叶和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石竹烯,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45.4%和70.7%.  相似文献   
52.
<正>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1986年,Kambin等[1]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全内镜器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当归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实地调查了甘肃、四川、云南、湖北、青海和西藏林芝等当归产区,分析了各产区的自然环境和当归药材性状.结果:当归野生种质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四川阿坝等地,而道地产区甘肃岷县和周边地区罕见.当归种质现已分化出"绿茎当归"和"紫茎当归"两个品质,但以"紫茎当归"为优势,"绿茎当归"少见.结论:当归的野生种质资源比较稀少,需要加强保护和开发;不同品质和不同产区当归的品质和抗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以便今后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开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结核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2∶1比例分为建模组(n=96)及验证组(n=46)。将住院时间>21d作为住院时间延长的结局变量,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术后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合并脊髓损伤、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是否合并骨质破坏、是否输血、拔出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后ASA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有脓液形成、术前是否进行化疗、化疗方案等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21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  相似文献   
55.
目的设计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治疗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并临床应用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63岁,平均57.6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7个月。病变节段:C_(4、5) 2例,C_(5、6) 6例,C_(6、7) 4例。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卡压所致的根性疼痛或麻木。患者均行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减压术。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上肢与颈部疼痛缓解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05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约5 m L。术后1周复查颈椎CT示颈神经根管扩大,神经根受压解除。术后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2~5 d,平均3 d。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存在短暂感觉减退外,余均无血肿、神经根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亦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能顺利完成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减压,以微创方法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综述全内镜下微创治疗颈神经根管狭窄(cervical nerve root canal stenosis,CNRCS)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全内镜下微创治疗CNRCS的研究历史、现状、进展以及优缺点。结果随着近几年脊柱外科全内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CNRCS手术治疗方法也不断革新。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全内镜下微创治疗CNRCS在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术后颈段稳定性,减少了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以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结论全内镜下微创治疗CNRCS取得了一定效果,仍需完善,但其利远大于弊,有望成为治疗CNRCS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及其修补兔颅骨缺损的体内成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和藻酸钙凝胶-生物衍生颗粒骨分别填补修复A组(16只)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圆形骨膜-全层颅骨缺损(左侧为A1组,右侧为A2组),B组(8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X线、钙磷含量测定评估其体内成骨状况。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异常反应。(1)A1组手术后12周时颅骨缺损已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已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颗粒骨被吸收,成骨面积百分比为(40.92±19.36)%,明显高于A2组(P<0.05)和B组(P<0.01)。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7.30±0.93)mg、(3.11±0.42)mg,明显高于A2组和B组。(2)A2组手术后12周,颅骨缺损部分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8.51±6.01)%,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高密度骨痂影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5.29±0.17)mg、(2.34±0.35)mg,明显高于B组。(3)B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处有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2.72±9.46)%,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54±0.45)mg、(1.78±0.53)mg。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基本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无支架条件下在体外向软骨组织定向分化的条件。方法 取引产胎儿骨髓悬液 ,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 ,获取单个核细胞 ,细胞贴壁、扩增后 ,再以高糖DMEM(TGF β15ng/ml)进行成软骨细胞预诱导 ,4~ 7d后获得成纤维样单层贴壁的MSCs。以此MSCs为种子细胞 ,2× 10 6个细胞离心成团 ,在TGF β1与IGF Ⅰ及其它辅助成分的协同作用下 ,体外培养 3wk后形成组织团块。经固定、包埋、切片后行甲苯氨蓝染色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特异性Ⅱ型胶原。通过图象分析软件检测组织块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强度 ,并与胎儿正常软骨比较。结果 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过预诱导 ,细胞表达特异性Ⅱ型胶原 ,甲苯氨蓝染色蓝染明显增强 ;再经离心成团、体外诱导培养后形成有光泽软骨样组织块 ,其甲苯氨蓝染色呈蓝染 ,特异性Ⅱ型胶原为阳性表达 ,图象分析表明其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强度与胎儿正常软骨相似。结论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高糖DMEM预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分化 ;离心成团后 ,在TGF β1与IGF Ⅰ及其它辅助成分的协同作用下具有形成类软骨组织的能力 ,本实验建立的定向诱导培养系统在无支架条件下可使MSCs向软骨样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59.
体感诱发电位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元鼎  廖文波 《贵州医药》2001,25(10):922-923
臂丛神经损伤时 ,准确判断外伤部位和神经受伤严重程度 ,对确定治疗方法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们对 7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76例单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男 39例 ,女 37例 ;年龄 16~ 5 4岁 ;身高 146~ 178cm。致伤原因以车祸和摔伤居多。手术探查见根性节前脊髓端完全撕脱 39例 ,臂丛干或臂丛干以下受损 11例 ,根性节前、节后或联合受损 2 6例。1 2 检查方法1 2 1 设备 WD4 0 0 0 -Ⅲ型神经系统诊断仪。1 2 2 检查…  相似文献   
60.
背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向任何方向旋转,使医生可以在任意设定的角度观察骨盆骨折移位情况,从而得到清晰直接的印象.目的:观察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11/2009-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分别进行X射线摄片和螺旋CT扫描,利用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同时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选择能最佳显示骨折的图像进行存储并进行摄片,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骨盆骨折患者经螺旋CT三维成像摄片均显示骨折,能较准确地描述出骨折分型和碎骨部位,其效果明显优于X射线摄片(P<0.05).提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较准确地显示骨折的情况,能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