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0PG)抑制核因子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kappa 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 7成熟分化而导致的溶骨效 应。方法50 ng/mL RANKL诱导RAW264. 7细胞1 d后,加人100 ng/mL 0PG(实验组,即0PG + RANKL组)或不加人0PG(对照组,即RANKL组)分别培养7 d和9 d,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其变化,抗 酒石酸酸性碟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法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扫描 电镜下观察在骨片上的破骨细胞所致的骨吸收陷窝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培养7 d时,在倒置相 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光镜下可见细胞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体明显较KAW264.7细胞增大, 胞核多为6 ~ 10个,扫描电镜下还可见大量伪足形成,而实验组培养7 d后,细胞形状多为圆形,且扫 描电镜下未见明显伪足形成;对照组9 d时可见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巨细胞(含3个或3个以 上的细胞核),而实验组中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破骨细胞偶见多核巨细胞,培养9 d时很难找到多 核巨细胞;仅用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7 d时,对照组中破骨细胞表面可见大量伪足伸出, 并形成明显的骨吸收陷窝,实验组中破骨细胞见少许伪足突出,不能看到明显的骨陷窝形成。结论 单用50 ng/mL RANKL体外连续诱导RAWM4.7细胞7 d时,可以促进成熟的破骨细胞显著分化。 100 ng/mL 0PG培养9 d能有效地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减少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32.
孙厚杰  蔡小军  张军  廖文波 《吉林医学》2010,31(27):4643-464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1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原因有: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营养筛查量表(spinal nutrition screening tool,SNST)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量表(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营养筛查情况,并探讨两种工具临床适用性。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住康复科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01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1例,年龄54.1±14.4岁,颈髓节段损伤81例,非颈髓节段损伤20例,使用SNST和MUST两种方法进行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比较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结果:入组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度风险检出率SNST为50例(49.5%)、MUST为45例(44.5%),营养不良评估高度风险检查率SNST为18例(17.8%)、MUST为17例(16.8%),SNST与MUST判定结果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100,P=0.677)。结论 :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应用SNST和MUST营养不良风险的检出率较高(60%)且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工具对SCI早期康复治疗患者均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4.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目的: 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纳入2005-01/2009-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 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 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 d。8例患者随访4~50个月期间,共有4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5.
背景:临床骨科松质骨区手术中有较多红骨髓随术区出血而浪费丢失。目的:分析从脊柱手术出血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与收集血液时间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入选3例腰椎退变不稳和1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0~30岁4例、30~40岁5例、40~50岁5例、50~60岁2例,64岁1例、65岁1例、67岁1例,均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中手锥钻开椎弓根拔出手锥后立即收集0~5min时段的钉道出血标本4例各5mL,用于细胞鉴定。另15例拔出手锥后0~5min、5~10min、10~15min3个时段,取椎骨出血标本各5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3d后全量换液除去未贴壁细胞、苏木精原位染色并计数。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显示贴壁细胞细胞膜抗原CD34、CD14表达阴性,CD44、CD29表达阳性。0~5min时间段的椎骨出血标本中的贴壁细胞数为262.47±172.20,5min以后出血标本中的贴壁细胞数极少甚至没有。0~5min时间段组血液标本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36.
背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向任何方向旋转,使医生可以在任意设定的角度观察骨盆骨折移位情况,从而得到清晰直接的印象。 目的:观察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7-11/2009-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分别进行X射线摄片和螺旋CT扫描,利用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同时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选择能最佳显示骨折的图像进行存储并进行摄片,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骨盆骨折患者经螺旋CT三维成像摄片均显示骨折,能较准确地描述出骨折分型和碎骨部位,其效果明显优于X射线摄片(P < 0.05)。提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较准确地显示骨折的情况,能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10~50 mL。35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2.9)分,术后12个月为(2.1±1.3)分,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前ODI为(55.6±11.8)%,术后12个月为(18.4±7.1)%,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根据MacNab标准,优26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1.4%。两例术后6~12个月复发,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反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内窥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38.
张琦  廖文波 《山东医药》2014,(48):108-108
患者男,49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11 h,于2014年3月2日入院。患者11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背部剧烈疼痛,否认原发性及继发性昏迷,无恶心、呕吐等。就诊于急诊科,经心内科会诊后疑诊为“主动脉夹层”,建议行双源CT检查。检查中,患者诉突感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急行脊髓MRI后提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既往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药物控制。入院查体:T 36.6℃,BP 210/100 mmHg。神智清楚,内科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查体:自双侧乳头连线平面以远躯干部、鞍区及双下肢皮肤感觉麻木,且麻木程度向远端逐渐递增;腹壁反射、肛门反射及提睾反射未引出,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趾背伸肌肌力0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髌阵挛及踝阵挛未引出,双侧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征未引出。 MRI提示, T3~5水平椎管内占位病变,考虑血肿可能性大。入院诊断:①T3~5水平椎管内占位,血肿?②T4髓节脊髓压迫症( Frankel A级);③高血压病3级。控制血压后行急诊手术清除占位,术中切开硬膜囊,见脊髓前方巨大黑色血凝块,上至T3下缘,下及T5下缘。病理报告为血肿。术后诊断:①T3~5水平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血肿形成;②T4髓节脊髓压迫症( Frankel A级);③高血压病3级。经脱水、营养神经、针灸、高压氧等治疗,出院时患者双下肢已有轻微感觉,但肌力仍为0级。  相似文献   
39.
文题释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将可膨胀球囊植入塌陷的椎体内部,通过充气使气囊膨胀恢复椎体高度,退出气囊后形成的椎体内空腔可允许在低压下灌入骨水泥,从而达到纠正椎体后凸畸形的术式。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或椎体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植入物: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以不同形式撑开或扩张来恢复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重建脊椎的正常序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的椎体内固定器。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的意义,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有限、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增高等。近年来,各种脊柱植入物不断问世,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有利于减少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导致的并发症。 目的:叙述各种脊柱植入物的种类和特点,探讨它们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CNKI 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植入物,椎体支架,椎体压缩性骨折”,英文检索词为“percutaneous kyphoplasty,Spinal implants,vertebral stents,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查阅 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的相关文章,包括综述、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文章主题相关度低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脊柱植入物包括VBS支架、Jack椎体扩张器、SKY骨扩张器系统、Osseofix系统、SpineJack、KIVA 系统和记忆合金椎体支架;②它们在经典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改良和发展,在取得相同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诸如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再丢失、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增高等并发症。 ORCID: 0000-0002-4609-0609(高健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0.
背景:临床骨科松质骨区手术中有较多红骨髓随术区出血而浪费丢失。 目的:分析从脊柱手术出血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与收集血液时间和年龄的关系。 方法:入选3 例腰椎退变不稳和1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0~30岁 4例、30~40岁 5例、40~50岁5例、50~60岁 2例,64岁1例、65岁1例、67岁1例,均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中手锥钻开椎弓根拔出手锥后立即收集0~5 min时段的钉道出血标本4例各5 mL,用于细胞鉴定。另15例拔出手锥后0~5 min、5~10 min、10~15 min 3个时段,取椎骨出血标本各5 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3 d后全量换液除去未贴壁细胞、苏木精原位染色并计数。 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显示贴壁细胞细胞膜抗原CD34、CD14表达阴性,CD44、CD29表达阳性。0~5 min时间段的椎骨出血标本中的贴壁细胞数为262.47±172.20,5 min以后出血标本中的贴壁细胞数极少甚至没有。0~5 min时间段组血液标本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