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5-羟色胺(5-HT)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通过调节胆碱能和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改变认知能力,调节学习记忆功能。AD患者常伴发抑郁、淡漠等情绪问题和无节制饮食等临床表现,上述症状均与5-HT受体介导的功能有关。增强5-HT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研发增加突触间5-HT浓度的药物,已作为新的延缓AD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本文以5-HT转导通路为目标的AD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74.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25-(OH)-D_3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雌二醇、雌二醇与25-(OH)-D_3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患者血清雌二醇[15.67(10.96,22.15)pg/ml]和25-(OH)-D_3[(24.24±1.05)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31.78(25.60,39.50)pg/ml,25-(OH)-D_3:(27.62±0.76)ng/ml],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68,P=0.000;t=-2.605,P=0.010),而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血清雌二醇与25-(OH)-D_3水平无关联性;但对照组年龄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s=-0.263,P=0.038),BPPV组二者则无关联性。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可能是女性绝经后罹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对卒中后抑郁(PSD)进行预测研究。方法 3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采用CART模型对训练集的数据进行评估,并提取引起PSD的风险因子,计算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用预测集对预测结果进行检查,以确定引起脑卒中幸存者PSD障碍的风险因子。结果采用CART模型对训练集的数据进行评估发现,既往脑卒中病史、体质量指数(BM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对引发PSD障碍的贡献率分别为22.82%、15.47%、24.12%、10.50%、16.27%、10.82%。预测集中,PSD患者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均明显高于非PSD患者(χ2/t=4.327,2.40,2.24,5.84,3.29,13.23;均P0.05)。结论引起脑卒中患者PSD的风险因子包括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对以上风险因子的有效控制有望降低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睡眠剥夺36 h对健康男性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连续36 h睡眠剥夺,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工作记忆任务测试,同时进行fMRI扫描.fMRI扫描采用2项工作记忆任务,收集获得的行为学结果和fMRI图像,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及fMRI扫描结果.结果 剥夺后LTR任务的反应时间为(866±102)ms,比剥夺前[(754±91)ms]明显延长(t=2.59,P<0.01),准确率为84.78%±8.71%,比剥夺前(95.31%±3.56%)明显降低(t=3.52,P<0.01);剥夺后PLUS任务的反应时间为(848±94)ms,比剥夺前[(756±79),ms]明显延长(t=2.37,P<0.05),准确率为84.22%±9.66%,比剥夺前(95.70%±4.72%)明显降低(t=3.38,P<0.01);剥夺前在额顶叶、前扣带回和丘脑等工作记忆相关性脑区被激活.PLUS任务较LTR任务激活脑区范围更广,强度更显著.剥夺后顶叶激活降低,前额叶和丘脑的激活增强.结论 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工作记忆能力受损.fMRI显示睡眠剥夺后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在相应脑区顶叶激活降低,前额叶和丘脑激活增强,这可能是睡眠剥夺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43例位置性眼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氯硝西泮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最大慢相角速度评价急性期药物疗效;另选择其中21例近2个月发作频繁患者,分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单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对眼震发作的预防作用。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9例符合确定的和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其眼震类型分别为水平背地性(23例,53.49%)、水平向地性(3例,6.98%)、垂直下跳性(4例,9.30%)和混合性(13例,30.23%),眼震持续时间长并缺乏渐强渐弱特点。治疗3 d后,氯硝西泮组患者最大慢相角速度[2.40(0.00,17.15)°/s]显著降低,急性期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组[18.85(1.58,35.75)°/s;Z=-2.284,P=0.022)];2个月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1(0,2)d]缩短,与对照组[3.50(1.50,6.5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可能与中枢功能异常有关,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急性期予以氯硝西泮治疗具有缓解眩晕和眼震作用,尤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更佳;频繁发作者可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研究夜间两种不同时间的短期睡眠剥夺(SD)后健康青年男性血清皮质醇及焦虑情绪的变化,探讨轮班对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方法 SD分为两种方式:下半夜SD(24h允许睡眠时间0:00~3:00)和上半夜SD(24h允许睡眠时间3:00~6:00).筛选10名健康青年男性先进入下半夜SD阶段,经过8天正常睡眠洗脱后,再进入上半夜SD阶段.每个SD阶段包括6天,即实行SD前1天、连续实行SD 4天和恢复性睡眠1天.每个SD阶段中每日晨7:00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同时进行状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两种方式的SD均可引起皮质醇浓度下降(P<0.05);对同时间进程的皮质醇浓度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SD 4天后,下半夜SD的皮质醇浓度与上半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睡眠1夜后两组的皮质醇浓度均上升至基线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下半夜SD时受试者的皮质醇浓度与SD天数呈负相关(r=-0.954 7, P=0.012),上半夜SD时受试者的皮质醇浓度与SD天数无相关性(r=-0.326 9, P=0.591).两种方式SD的焦虑状态评分增高(P<0.01),且与SD天数呈正相关(下半夜SD:r=0.990 3,P=0.001;上半夜SD:r=0.946 0, P=0.015);恢复睡眠1夜后两组焦虑状态评分亦迅速下降,但仍然高于基线水平(P<0.05).结论 下半夜SD导致血清皮质醇的分泌减少更为明显,提示不同睡眠时间窗睡眠缺失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活性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在设计社会轮班系统时,应尽量避免在3:00~6:00进行睡眠剥夺,以保护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