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 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 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 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提高与普及,越来越多的脑小血管病被正确识别,脑小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已经成为一类常见病。脑小血管病能够引起一系列威胁患者健康的问题,尤其是认知功能损害,但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突出,影像学检查滞后等原因,目前临床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尽早识别此类疾病。本文阐述了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分型以及其特征性认知功能改变,探讨睡眠和血浆生物标志物与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上皮膜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脑膜癌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脑膜癌病(MC)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脑脊液(CSF)细胞学和EM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14例确诊为MC患者的CSF标本,共23份。 结果 常规CSF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39.13%(9/23),EM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阳性率为 86.96%(20/2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对首次腰穿获得的CSF标本检查,两种方法的阳 性率分别为28.57%(4/14)和78.57%(11/1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EMA免疫细胞 化学检查方法诊断MC的敏感性优于常规CSF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正常颅压性脑积水(NPH)患者与帕金森病(PD)患者的轻度认知损害程度和特点,分析2种疾病神经心理学评估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NPH患者与PD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分为NPH组(n=18)和PD组(n=18),分别采用改良Hoehn&Yahr(H-Y)分级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ey听觉词语测验(RAVLT)、韦氏数字广度测验(DST)、画钟试验(CDT)进行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评估,2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NPH组病程[(1.75±0.26)年]较PD组病程[(5.66±4.29)年]短[95%可信区间(CI):-5.97~-1.85),P=0.000 5],但NPH组的改良H-Y分期得分较PD组高(95%CI:0.549~1.56,P=0.000 6)。NPH组的MMSE量表总分较PD组低(95%CI:-2.18~-0.60,P=0.003 1)。NPH组RAVLT评价的即刻回忆、短时延迟回忆、长时延迟回忆皆比PD组得分低(95%CI:-13.31~-0.69,P=0.031 0;95%CI:-4.70~-0.74,P=0.008 5;95%CI:-6.05~-2.17,P=0.000 1)。NPH组的数字顺背广度和逆背广度均较PD组得分低(95%CI:-2.83~-0.17,P=0.028 2;95%CI:-1.45~-0.11,P=0.024 7)。NPH组的CDT得分较PD组低(95%CI:-1.33~-0.33,P=0.001 8)。结论 :非痴呆的NPH和PD患者以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但前者认知功能损害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采用MMSE、RAVLT、DST、CDT对2组不典型的病例进行全面认知功能评估,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肝包虫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肝包虫病8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85例术前均诊断为肝包虫病。均采取手术治疗,全组均治愈。
结论:B超及CT检查,血清卡松尼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9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25.7%(239/931).平卧侧头试验见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97例,眼震的平均潜伏期为(0.88±0.72)s,持续时间(26.36±19.71)s;水平离地性眼震者42例,平均潜伏期(2.69±1.83)s,持续时间(53.48±43.12)s;其中39例眼震表现为水平略带扭转向上而非纯水平,占16.3%(39/239).离地组眼震潜伏期明显长于向地组(t=-6.33,P<0.001),眼震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向地组(t=-3.99,P<0.00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予以Barbecue翻滚法治疗,192例经(1.6±0.8)个循环复位成功;水平离地性眼震者经左右侧头训练后,40例眼震转化为向地性,经(1.9±0.8)个循环后复位成功.结论 水平半规管BPPV占同期BPPV的比例较预期高.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可直接给予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应先行左右侧头训练,再给予Barbecue翻滚法复位.  相似文献   
28.
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我院从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门诊处方评价工作,每月由药剂科专人抽取门诊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以及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为医院合理用药及处方规范管理提供参考。现将2009年1—6月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与鼻内镜下中鼻道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 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A组),53例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术治疗(B组).术后随访1~2年,定期行鼻窦冲洗及鼻内镜复查.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A组治愈36例(90%),好转4例(10%),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B组治愈45例(84.9%),好转1例(1.9%),无效及复发7例(13.2%),有效率为86.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 P=0.018). 结论 鼻内镜下鼻窦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效,可先行中鼻道开窗术,对真菌球不能彻底清除者,加用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CMB)的发生概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脑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现CMB,将患者分为CMB(+)组122例与CMB(-)组126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盲法对患者病史、CMB、脑白质病变程度(WM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等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高血压、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明显高于CMB(-)组,CMB(+)组患者WMC评分明显高于CMB(-)组患者,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以及WMC分值是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CMB发生率较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以及WMC等对CMB的发生率影响较大,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和脑白质病变(WML)是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