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散发性CJD患者新的潜在标志物H-FABP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CJ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含量,来探索 H—FABP对于CJD生前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我科1998年~2005年收集的散发性CJD患者血清 13例和脑脊液17例进行H—FABP检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散发性CJ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H—FAB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散发性CJD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H—FABP 的检测结果有助于该病的生前诊断,进行血液筛查也能降低CJD通过输血进行医源性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智能损害的最常见原因,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是其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学说.胰岛素降解酶(IDE)可以降解胰岛素和β淀粉样蛋白,因此与2型糖尿病和AD密切相关.IDE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调控着β淀粉样蛋白的降解与清除.近来的研究提示IDE基因与散发性AD相关.本文就IDE基因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死亡与吸烟、饮酒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CVD)死亡与吸烟、饮酒的关系。方法:1987年在长春市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35岁以上无CVD病史的人群2723人做队列人群,进行各项CVD危险因素调查,12年后随访队列人群,进行全死因调查,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超过30年和饮酒为CVD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吸烟对CVD死亡的协同作用不明显,而与饮酒对CVD死亡的协同作用大。结论:吸烟超过30年和饮酒与CVD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脑血管病(CVD)死亡与体重指数(BMI)及血清总胆固醇的关系。方法:我们于1987年在长春市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35岁以上无CVD痛史的2723人做队列人群,进行各项CVD危险因素调查。12年后随访队列人群,进行全死因调查,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体重全死因死亡率显高于正常体重及超重,但未发现BMI与CVD死亡的确切关系。高胆固醇与缺血性CVD死亡有关低胆固醇与出血性CVD关系密切。结论:超重或低体重均对健康有利;对高胆固醇的脑梗塞患应以降血脂冶疗为主,而低胆固醇的出血病人应以调整血脂水平至正常范围为主。从而降低CVD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散发性克-雅氏病(sCJD)患者脑脊液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4的水平,探讨抗炎性细胞因子在CJ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分为CJD组、其它痴呆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法定性分析各组脑脊液中IL-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脑脊液中IL-4的浓度。结果CJD患者脑脊液中IL-4水平明显升高,与其它痴呆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性细胞因子IL-4在CJD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增加,在其神经变性过程中可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有可能成为CJD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神经变性病专业进修医师临床教学的模式及效果,文章结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 院培养神经变性病专业进修医师的独特经验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采用严格的接收准入制度、进行系统 的理论培训、重视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及多层次教学方式,达到使进修医师技能全面、 诊疗规范、临床水平及科研能力兼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8基因(GSK3B)启动子区rs33455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03例AD病例及369名对照外周血DNA的GSK3B基因多态位点rs334558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D组与对照组rs334558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似,等位基因T的频率在A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8%和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一0.130,P〉0.05)。按照性别或者是否携带AopF~4等位基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D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331,0.565;P〉0.05)。结论GSK3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334558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AD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前咽缺陷因子1A(APH—l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AD患者250例,正常对照者25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画钟测验(CDT)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携带APH—la一980GG,GC,CC不同基因型的AD患者,发病年龄和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G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最早,MMSE评分最低,在APOEε4(+)患者,这趋势更加明显。而携带GG,GC,CC不同基因型的SAD患者,C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携带GG,GC,CC不同基因型的正常对照人群中,MMSE评分及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POE基因型分层后,不同基因型正常人群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基因型的MMSE评分最低;CDT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H-1a-980C/G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发病年龄与认知功能,从而参与A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路易体痴呆(DLB)和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测验(Clock-drawing Test,CDT)、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e,CDR)评估 20例DLB患者和56例 PD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不同痴呆阶段的两组患者神经心理学差异。结果 60%的 DLB患者存在症状的波动,多于PDD患者( 19.6%)(P=0.001)。中重度痴呆阶段, DLB 组NPI评分高于 PDD组(P< 0.05)。轻度痴呆阶段, PDD患者在 CDR的家庭生活和个人业余爱好域评分高于 DLB患者( P=0.039)。中重度痴呆阶段, DLB组记忆力(P=0.018)和定向力评分(P=0.010)以及 CDR总体得分(P=0.028)高于 PDD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结合病史并对痴呆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DLB和PDD。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IL-1β、IL-6的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IL-1β、IL-6的动态监测,了解其在脑出血急性期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4h、24h、3d、5d时测定血清IL-1β、IL-6的浓度,将每组每项的各个时相值之间,及各时相值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IL-1β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L-6的浓度先升高再逐渐下降。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脑缺血性疾病及脑外伤不同。IL-6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的表达可能诱导脑出血后最初的炎性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