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肿瘤易复发,镜下肿瘤呈实性生长,局部有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由椭圆、梭型和上皮细胞样细胞组成,间质夹杂不等量的炎细胞。有些肿瘤细胞形态怪异,表现为体大胞质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CD68表达阳性,符合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结论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少见,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2.
崔淼张小甜徐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5):111-118
目的 对国内外0~6岁儿童近视预防及干预措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中有关0~6岁儿童近视预防或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系统分析预防及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检索到共3 002篇文献,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6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有3篇采用行为干预方式,2篇采用药物干预方式,1篇采用手术联合角膜接触镜干预方式。(1)在行为干预中:对照组均采取常规健康宣教方式,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由医护人员联合幼儿园或家庭进行综合干预;3篇文献的结局指标中包含近视发生率,其中2篇文献试验组近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篇文献的结局指标中包含屈光异常率,2篇文献试验组屈光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在药物干预中:2篇药物干预试验均选用阿托品,1篇结果显示高浓度(0.1%)阿托品的近视治疗有效率高于低浓度(0.01%),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另1篇结果同样提示随着阿托品浓度升高(由0.01%至0.025%至0.05%),儿童近视控制效果更佳,并且发现低浓度阿托品相较于高浓度阿托品对低龄儿童的治疗效果差。(3)在手术干预中:1篇手术干预文献中,试验组采用后巩膜加固术(PSR)联合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控制学龄前儿童的高度近视,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角膜接触镜。结论 目前已有行为干预、药物干预、PSR手术矫治三类措施用于干预0~6岁儿童近视。行为干预可减少近视发生率及屈光异常率。阿托品可用于抑制学龄前儿童近视的进展,但适用年龄范围及最适浓度尚待确定。PSR手术矫治可与角膜接触镜联合应用于治疗学龄前儿童的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23.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居全球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六位。全球约70%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90%)。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然而,直到目前对于导致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完整基因组事件仍知之甚少。本组对1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一次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其中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71例进行外显子测序,在71例进行外显子测序的53例加上另外的70例未使用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测序,并进行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本实验确定8个明显突变的基因,其中有6个是众所周知的肿瘤相关基因( TP53、 Rb1、CDKN2A、PIK3CA、 NOTCH1、NFE2L2),另两个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未被描述(AD-AM29、FAM135B)。值得注意的是,FAM135B被确定为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并鉴定其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程度的能力。此外,MIR548K是编码在扩增11q13.3~13.4区域的microRNA,它是一种新的癌基因,功能实验证明MIR548K增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本组还发现几个重要的组蛋白调控基因MLL2(又称作KMT2D)、ASH1L、MLL3(KMT2C)、SETD1B、CREBBP 和EP30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频繁发生改变。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揭示一些体细胞变异主要与Wnt、细胞周期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共享某些共同的致病机制,且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形成与饮酒有关。本文着重探讨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致瘤性的途径,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招募的60名2014级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取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案例教学法。6周后,采取自主学习能力评定表和评判性思维测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6周教学,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及人际交流得分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DSQL)、糖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中医养生学知识指导,包括中医辨证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方面,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的一般指导.干预1年后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DS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干预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HbA1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总胆固醇(TC)有所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明显(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LDL-C有所降低(P<0.05),其余各项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医养生法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7.
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与帕金森病各种临床特征相关,且与外显率的减低相关。然而这种突变的原因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新型携带长度为6.4 Mb大小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序列的家系。该例家系患者出现非典型临床表现,强烈提示为额颞叶痴呆以及晚发型苍白球锥体综合征,并分析该例患者与帕金森病表型-基因型的相关性。报道该例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特征,为明确候选的疾病影响因子,实验进行了家系遗传学分析,并且采用回归模型对既往发表的携带有α-突触核蛋白位点重复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同时本组还评估α-突触核蛋白重复的长度是否影响疾病的外显率以及严重程度,额外的重复序列是否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实验在该家系中发现了一个α-突触核蛋白位点上6.4 Mb大小的重复。神经病理学分析显示广泛的α-突触核蛋白病理以及少量的磷酸化tau蛋白病理改变。遗传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疾病易感H1/H1微管相关蛋白tau单体型负荷增加。对既往发表的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重复序列大小增加,其疾病严重程度和外显率有增加的趋势。多元分析相应的风险比为1.17(95%CI:0.81~1.68)以及1.34(95%CI:0.78~2.31)。性别与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与女性相比,男性疾病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多元分析相应的风险比为8.36(95%CI:1.97~35.42)以及5.55(95%CI:1.39~22.22)。该研究发现进一步扩展了α-突触核蛋白位点复制的表型谱。然而,在无其他额外危险因素作用下,位于重复区内基因序列大小的增加不太可能增加疾病风险以及严重程度。明确α-突触核蛋白位点复制患者表型异质性的疾病影响因素有助于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8.
我们常听到患者主诉,经常感到胸闷不适,但来到医院就诊时,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异常心电图“稍纵即逝”,待有不适再赶往医院时已无法捕捉到准确信息,往往错过诊疗时间。而常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又是回顾性数据,有好多心脏病人到医院后已失去抢救机会。 相似文献
29.
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卵圆孔重建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26例第Ⅱ、Ⅲ支疼痛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虚拟现实重建,根据针尖靶点与卵圆孔的关系,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 VR技术可清楚显示射频针与卵圆孔的三维成像关系,经1~2次调整后针尖位于卵圆孔.本组26例病人疼痛全部消失,优良率100%,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的78.8%,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VR技术提供了穿刺过程的实时三维成像,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治疗射频针与卵圆孔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并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
我们常听到患者主诉,经常感到胸闷不适,但来到医院就诊时,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异常心电图稍纵即逝,待有不适再赶往医院时已无法捕捉到准确信息,往往错过诊疗时间.而常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又是回顾性数据,有好多心脏病人到医院后已失去抢救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