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腰椎三种椎弓根定位方法的对比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三种腰椎椎弓根定位方法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选择定位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人L1~1.5节段干燥骨标本50具,测量横突定位法、人字嵴顶点定位法、棘突定位法与椎弓根中轴线及上下缘内外缘的解剖关系,比较三种定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存在差异;在垂直向人字嵴顶点定位法与椎弓根关系最近,而水平向关系最远;L1~L4横突法及棘突法二者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差别不大(P〉0.05);综合比较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各方面,建议L1-L4椎弓根定位优先选择次序为人字嵴法-棘突法-横突法,L5椎弓根定位优先选择次序为横突法-人字嵴法-棘突法。结论:三种定位方法各有特点,人字嵴法、棘突法比横突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2.
1959年Boucher首次报道了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骶不稳,至今临床应用40余年,成为最常用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之一。精确的定位即确定螺钉的进钉部位、方向和深度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成功的关键。现就这一关键问题,作如下综述。1胸腰椎椎弓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要想获得精确的椎弓根定位,必须熟悉有关椎弓根的解剖。一般认为椎弓根是圆形或椭圆形短柱状结构,外为皮质骨,内为松质骨,前接椎体,后续椎板及关节突,是脊柱三柱结构中载荷最为强大的部分。1.1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Zindrick测量2905个椎弓根的CT及X线平片得出…  相似文献   
43.
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体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体的压缩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及分析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30例(改良组)。传统术式组30例(传统组)。研究改良组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 结果 改良组采用双侧小切口,一侧通过Wiltse间隙入路单纯置钉固定,一侧通过改良肌间隙入路(多裂肌偏中心处间隙)置钉,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VAS 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VAS 评分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组TLIF术通过肌间隙入路更适应人体解剖学特性,手术视野佳,手术操作更容易。同时改良组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 < 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7.
医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的情报检索人员,可以为临床医师循证决策提供证据支持,协助医师医治患者。医院图书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网上咨询系统;二是开展临床馆员服务。  相似文献   
48.
嗅鞘细胞移植损伤脊髓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难以自行恢复,嗅鞘细胞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胶质细胞的成鞘功能,是修复受损神经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脊髓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帮助解释嗅鞘细胞发挥修复作用的机制.目的:验证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对神经元和轴突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已制备脊髓模型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注射操作,DMEM/F12组注射DMEM/F12培养基,嗅鞘细胞组注射嗅鞘细胞悬液.每周进行肢体活动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评价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并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组动物均出现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嗅鞘细胞组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在4周后更为明显.组织学观察可见,在嗅鞘细胞组可见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处.损伤处附近,嗅鞘细胞组脊髓腹侧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形态较好,损伤较轻.而对照组和DMEM/F12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损害严重.嗅鞘细胞组的casps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嗅鞘细胞组的神经纤维和细胞形态均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结果表明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恢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对受损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Livin、PTE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PTEN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和腺瘤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2)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的和腺瘤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肠粘膜上皮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大肠腺瘤中异位表达率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大肠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4)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1)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它可能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PTE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而降低,且与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抑制PTEN蛋白的活性是Livin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3)β—Catenin在结肠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随着脊柱侧弯治疗理论的普及和脊柱内固定物的发展,脊柱侧弯手术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得以开展,但由于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金属内固定物使用多,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1],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手术矫形失败、败血症发生,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