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66例吞咽障碍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 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66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吞咽功能训练组与未做训练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 吞咽功能训练组吞咽功能明显好于未做训练组(P<0.01)。结论 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足三里。比较治疗前后下肢及髋、膝、踝Fugl-Meyer评分、步态分析(左右步频、步速和跨步长的均值)、下肢肌张力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下肢及膝、踝Fugl-Meyer评分、步态分析均有明显改善,且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CSSS评分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痉挛期下肢的运动功能,且不引起肌张力升高。  相似文献   
23.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障碍是指正常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全部吞咽障碍的25%[1].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2]。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3].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许多改进。脑卒中吞咽障碍如能及时采用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法,其有效率可达70%[4]。因此,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减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有利于整体康复及…  相似文献   
24.
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3例青年脑卒中患者(≤45岁)的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史及家族史)及嗜好(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为青年脑卒中(尤其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心脏病和TIA史并非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约50%的青年脑卒中患者有家族史及吸烟饮酒史。结论 高血压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吸烟、饮酒及家族史等与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5.
肌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上肢瘫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周维金  崔利华 《现代康复》2000,4(4):503-505
肌电生物反馈法是上肢瘫痪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上肢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伸腕困难等均可获改善,其疗效与病人的选择、仪器的选用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目前,肌电生物反馈法的发展趋势是肌电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的结合,各种功能神经假体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不同稀释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1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在肱二头肌注射100U的药品,注射4个位点。A组:11例,肉毒毒素被稀释为50U/ml的溶液,共2ml;B组:8例,肉毒毒素被稀释为25U/ml的溶液,共4m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用改良的Ashwonh评分(MAS)评定肌张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MAS评分降低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CBTX-A稀释成50U/ml组和稀释成25U/ml组在降低肌痉挛的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
背景脑卒中及脑损伤所致偏瘫后易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其骨密度值和骨矿含量是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的有效参数.目的通过对偏瘫患者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探讨偏瘫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特点.设计病例分析.对象选择1999-03/2002-05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偏瘫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7.0±5.3)岁;病程19 d~1年,平均病程(5.0±3.5)个月;疾病类型脑梗死89例,脑出血67例;瘫痪侧别左侧79例,右侧77例.方法所有患者使用LUNA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从头部至足部进行全身扫描,测量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病程偏瘫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②不同部位瘫痪患者的骨矿含量.结果15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程在3~6个月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44%,16/36),病程在9~12个月骨质疏松发生率最低(21%,7/33),总体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48/156).②病程在3个月内47例患者中有9例为弛缓性瘫,均患有骨质疏松,其中2例发生骨折.病程3~6个月36例患者中有3例为弛缓性瘫,也患有骨质疏松.③上肢患侧的骨矿含量明显低于健侧[(154.76±43.91)g,(172.59±43.78)g,(t=3.591,P<0.001)].下肢患侧的骨矿含量与健侧基本接近[(463.41±309.28)g,(464.11±86.45)g,(t=0.027,P>0.05)].结论偏瘫患者的骨量变化随偏瘫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变化.上肢患侧的骨矿含量低,下肢患侧骨矿含量接近正常,这是由于下肢较早的进行功能锻炼,说明骨量的大小与运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我国尤其在农村时有发生。也是基层医院中较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急性中毒病情急骤、凶险,如不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救治,常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8年急诊抢救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例,由于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治愈10例,死亡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动态观察肢体痉挛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科住院患者584例,分别在病程1、3及6个月时行痉挛MAS评定、NIHSS评定及ADL评定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病程1、3及6个月时,无痉挛与有痉挛患者、轻度痉挛与中重度痉挛患者NIHSS评分、Ba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痉挛对脑卒中患者病程1、3及6个月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负面影响,痉挛越重,神经功能及ADL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30.
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CBTX-A +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除康复训练外,肱二头肌肌肉注射CBTX- A。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改良的Ashworth计分(MAS)、关节活动度(ROM)、上肢的Fugl-Meyer(FMA-上肢)计分和上肢的FIM运动能力(mot- FIM-上肢)。结果治疗组CBTX-A局部注射治疗后,85.7%(18/21)的患者有效。两组在MAS、ROM、FMA-上肢计分和mot-FIM-上肢方面,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2、4、8周MAS计分治疗组分别为1.74±0.41,1.62±0.35,1.60±0.41,对照组分别为2.50±0.51,2.27±0.53, 2.18±0.55,各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治疗后12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ROM计分治疗组分别为57.81±57.60,66.43±64.38,68.14±65.99,对照组分别为27.91±30.13,30.73±34.03,33.73±34.50,各期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上肢计分和mot-FIM-上肢计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CBTX-A肌肉注射结合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提前缓解局部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