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脑干梗塞的早期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8例经1.5TMR证实的脑干梗塞(B1)进行了分析,发现如下特点:1.95%患者至少有一种中风危险因素。2.67%有前驱症状并且多数在卒中前2周内出现,以眩晕,头痛,面及肢体麻木等多见。3.卒中早期体征,65%患者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颅神经,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的某几个方面,45%仅表现单方面神经功能障碍。具交叉性体征的仅占31%。上述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并对微创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脑出血微创术患者及非手术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于入院时及发病后2、7、14d测定血清IL-6及MMP-9的含量,分析微创术对脑出血患者其二者表达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血清MMP-9和IL-6水平增高,在2d时血清MMP-9和IL-6水平均达到高峰,对照组升高幅度不明显(P<0.05),微创组在7、14d血清MMP-9和IL-6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维持较高水平,微创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创术后血清IL-6和MMP-9含量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3.
崔元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7,(2)
近年来,为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人们对再出血进行了较多研究,认为早期手术(入院后24小时内)能预防发病后几天内发生再出血,然而超早期再出血(入院至早期手术的时间内)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结果恶化的主要难题。本研究目的在于判断超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本组179例(男71例,女108例),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并准备早期手术。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用Hunt and Hess分类法分级。入院后半小时内行脑CT扫描,根据CT示蛛网膜下腔内出血量分为四组,并均及时进行CT复查以确定有无再出血。入院后1小时内采取血液标本,测定了凝血系统中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AH患者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血及CSF中D-二聚体(D-D)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及CSF中D-D水平显著增高,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0~3天及4~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天与对照组无差异性;0~3天CSF中D-D水平显著高于血液中D-D水平.结论 SAH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显著升高,随病程延长而迅速降低;急性期CSF 中纤溶活性升高比血液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35.
36.
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冗长症一例报告崔元孝杨东鸾袁倩患者,男,47岁。因左耳鸣耳聋伴眩晕7年,加重3年于1993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鸣、听力下降伴眩晕恶心呕吐,眩晕呈发作性,2~5天一次,每次持续10~40分钟不等,眩晕发作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各30只,每组又分为6h、12h、1d、2d、3d、7d 6个亚组。假手术组向尾状核注射生理盐水2μL,脑出血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射2μL Ⅳ胶原酶,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Bax、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Bcl-2、Bax含量脑出血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1)。HSP70表达在6h出现,3d达高峰,7d表达减少。Bc-2的表达在6h出现,在1d时达高峰,第2天维持在高表达状态,随后表达逐渐减少。Bax的表达分别在12h和3d达高峰,在1d时表达呈下降趋势,第7天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其促进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Bax比率,以此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及脑脊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正常CSF中的纤溶状态。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活性 (PA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及CSF标本在SAH后0-3 d(急性期),4-9 d(再出血高峰期),及 14-21 d(吸收期)留取三次;正常对照组留取一次。结果 SAH患者血液中,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至14-21 d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期PAI:A 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期PAI-1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绀CSF中,测不到tPA:A及PAI:A及 PAI-1,D-D测得值很小,为(0.28±0.36)mg/L。 SAH患者CSF中,各期测不到tPA:A及PAI:A,但 PAI-1含量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D-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AH后血中不存在纤深活性亢进。对照组CSF中不含有纤溶酶系。SAH患者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升高而后降低,于14-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出血高峰期血及CSF中反映纤溶活性的指标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提示再出血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39.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多发性硬化 (M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目的是终止急性发作 ,预防复发和进展 ,对症治疗。1 急性发作期治疗1.1 促皮质素及皮质类固醇类的应用 类固醇类治疗 MS的机制主要是调节或抑制淋巴因子的产生 ,抑制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 ;促进血脑屏障恢复 ,减轻脑水肿 ,改善脱髓鞘区的传导功能。目前提倡应用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具体方法 :1甲基强的松龙 :a.静脉给药 ,10 0 0 mg/d,连续 3~ 5天为1疗程。继之口服泼尼松 60 mg/d,12天后逐渐减量。b.静脉给药 ,第 1~ 3天 ,15 mg/(kg· d) ;第 4~ 6天 ,10 mg/(kg· d) ;第 7~ 9… 相似文献
4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占所有脑卒中的15%,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男性发病率为47/10万,女性为34/10万。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是医学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是急剧形成的颅内血肿直接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脑水肿甚至脑疝。因此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其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成为抢救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简称微创术)的直接作用就是迅速减轻血肿压迫,降低颅内压,以最微小的损伤和最快的速度清除血肿,这种术式更体现了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