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揉髌手法对骨关节软骨组织退行性改变的影响,进而探讨揉髌手法取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100只新西兰兔,平分为8周组和12周组两组,每组动物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对照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3组通过手术造成骨内高压型骨性关节炎模型,假模组手术但不结扎切断相应血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法组每只动物使用揉髌手法施术于右下肢5周共17次;针剂组每周右膝关节内注射一次玻璃酸钠液,共注射5次.其他3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分别于8周末、12周末处死同组所有动物,切取右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侧软骨组织进行肉眼和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动物软骨8周末处于早中期退变,12周末达到中期退变;假模组8周末软骨组织处于退变早期,12周末结构趋于正常;手法组和针剂组8周末、12周末软骨组织轻度改变.正常组8周末和12周末软骨组织无任何改变.结论 揉髌手法可明显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软骨组织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2.
背景:虽然实验中使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众多,但研究中医手法作用机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应能承受“动”的作用并发挥出正常“动”产生的效应。
目的:确定建立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效果。
方法:无菌条件下显露新西兰兔右侧臀部的臀下静脉,右下腹部的股静脉和大隐静脉,结扎并切断;以同样手术显露相应血管但不结扎切断血管的动物及正常组动物作为对照。术后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动物右膝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通过大体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评估动物模型的造模效果。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关节面粗糙、灰黄色,可见明显缺损及骨赘形成,达到初中期变化。假模组关节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处于早期变化。正常组关节面光滑,边缘规整,软骨半透明有光泽,无变化。结果提示,通过结扎动物臀下静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8周后,可形成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150只新西兰兔分为8周段、12周段和16周段三大组各50只;每组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三组手术造成骨内高压型模型。造模一周后手法组每只兔揉髌手法治疗17次,针剂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5次。造模后8周、12周和16周末分别处理所在组动物,取右膝内侧胫骨平台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Fas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法组8周段和12周段Bcl-2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Bax、Fas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揉髌手法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Fas基因表达减少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可能是延缓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