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总结Willis环前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前组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2例65个Willis环前部动脉瘤中,手术成功夹闭62个,包裹1个梭形动脉瘤,2例手术前死亡,失去夹闭机会。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本组62例患者中Ⅰ级4例,Ⅲ级6例,Ⅳ级4例,V级48例。结论:①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②颅内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避免等待期间动脉瘤破裂出血;⑧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脂膜微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脂膜微囊(lipid-coated microbubbles,LCM)是学者们在研究脂质体时无意中发现的一种由单层脂质构成的微囊,其单层脂质由可生物降解的物质构成,且脂膜微囊可以靶向性的聚集于颅内病变区域(机制未明),美国Cav-Con公司与Hartford医院的学者们以此现象为基础,对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脂膜微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初步应用作一综述。一、脂膜微囊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脂膜微囊由单层脂质被膜和其内的含气中心构成[1],可采用不同的脂质系统合成微囊,但最常采用Filmix粉,与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在室温下剧烈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病变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颅内病变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活检术。结果注册误差0.4~1.9mm,平均(1.38±0.45)mm;注册时间10~21min,平均(14±3.5)min;手术时间45~115min,平均(55±23)min,均准确完成手术。活检阳性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指导活检,具有简单迅速、定位准确、安全高效和阳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观察成瘤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建立此模型的成功经验。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于纯种Wistar大鼠额叶接种C6胶质瘤细胞,观察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取脑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和GFAP阳性情况。结果:大鼠脑内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成功率为100%,成瘤大鼠的平均生存期为4周,肿瘤内部出现大片的坏死灶,坏死灶与肿瘤灶相间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坏死灶不显影,而肿瘤灶呈条索状的免疫荧光条带。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可有效地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其病理学特征符合胶质瘤的形态学特性,该模型在研究胶质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病变位于中脑背侧和背外侧的2例,延髓腹侧和背侧各1例,位于桥脑中脚1例,其余例均位于四脑室底、桥脑背侧.总结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探讨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者均全切除病变,无临床死亡,术前Glasgow Outcom Scale (GOS)评价,5级9例,4级8例,3级1例,无1、2级患者.手术时机多选择于出血后2~4周.手术入路选择:中脑背侧及背外侧者采用经枕下小脑幕切开入路,桥脑中脚选用乙状窦后入路,延髓腹侧病变经远外侧入路,对于四脑室底、桥脑背侧的病变,均采用后颅凹中线入路.术后长期随访按照GOS,显示患者术后恢复5级患者为10例,4级患者7例,3级1例,无2、1级患者.结论 BSCM是可以手术治疗的.严格的掌握手术指征,术前GOS评价,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监测和术中精细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达到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神经导航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应用。方法:9例患者术前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将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正常垂体、脑干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及肿瘤标记后行三维重建,设计出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棒的引导下准确定位并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误差为O.9mm。9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7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导航引导下经鼻蝶手术与常规经鼻蝶手术相比,具有定位准确、简捷、安全、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DC/C6融合瘤苗防治C6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DC/C6融合瘤苗防治C6胶质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EG化学融合方法制备融合瘤苗,应用GFAP-FITC免疫荧光检查进行瘤苗的鉴定;立体定向制备大鼠颅内C6肿瘤模型,于种瘤后5 d经尾静脉注射107融合瘤细胞、107DC以及100 μL PBS,分设为A、B、C 3组,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行肿瘤标本HE染色及抗CD8Mca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融合瘤苗GFAP-FITC免疫荧光检查阳性;Log-rank生存分析对数据进行对数秩检验,结果表明A组与B、C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晚期死亡大鼠(>31 d)HE染色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CD8Mca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DC/C6融合瘤苗能够有效的发挥抗原提呈、活化T淋巴细胞的功能,CD8+T细胞参与抗胶质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手术进路、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经乳突手术入路及颞下窝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20例侧颅底良、恶性肿瘤病例资料,患者均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均整块切除肿瘤,并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并行重建颅底.结果:经术后随访3年或5年以上,无复发者16例(80%),带瘤生存者4例(20%),无因肿瘤复发而死亡的患者.无颅内出血、颅内外感染、术后脑梗死脑脊液漏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乳突手术入路及颞下窝入路适合用于侵及颞骨、颅中窝、颞下窝的侧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rain LABVec torVision2 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 ,2 1例患者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 ,将影像学资料输入导航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进行三维重建 ,设计出最佳手术入路 ,术中实时显示来指导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 ,并用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2 1例注册误差 0 .3~ 1.8mm(平均 1.13± 0 .38mm) ;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 ;肿瘤全切除 17例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切除 2例 ;术后 16例患者症状减轻 ,5例无变化 ,5例出现一过性尿量增多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经鼻蝶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指导操作 ,手术顺利准确 ,肿瘤切除彻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