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大鼠脑组织和神经细胞中细胞膜性脂质和神经型尼古丁受体的影响.探讨氟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氟饲养大鼠和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神经细胞瘤细胞株(PC12神经细胞),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细胞3-4,5-二甲基噻唑-2,5-二酚基四唑溴化物 (MTT)还原能力、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细胞膜性脂质,用放射核素标记放射性配体-受体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的尼古丁受体类型,用蛋白印迹方法测定α3、α4、α7和β2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水平。结果经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MTT水平降低36%,氟中毒大鼠和高浓度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55%-89%,细胞膜性磷脂减少24%-34%,辅酶Q减少13%-30%,含α3、α4和α7亚单位的尼古丁受体类型在受体-配体结合率和蛋白水平均降低20%-44%,用抗氧化剂处理可减弱氟中毒对受体的损害作用。结论氟中毒导致神经型尼古丁受体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氟中毒时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及所引起的细胞膜性脂质结构异常改变有关,这些可能是氟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调查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和t RNALys基因间小非编码Ⅴ区串联重复序列9 bp的缺失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方法及DNA序列分析法对105名苗族、97名布依族、102名侗族的男性个体线粒体DNA的9 bp缺失多态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304名男性中仅发现标准型和短型(即9 bp缺失)两种多态,缺失频率为23.0%(70/304).其中苗族缺失频率为28.6%(30/105)、布依族为26.8%(26/97)、侗族为13.7%(14/102).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基因频率均较高,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hemangioblastoma,CNS HB)是一种由密集血管丛和肿瘤基质细胞所组成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和后颅窝肿瘤的10%[1].临床上可分为散发性HB和具有遗传背景的家族性HB.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氧糖剥夺(OGD)不同时间段再灌注(OGD/R)后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变化,探讨神经元OGD再灌注所致内质网应激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无糖DMEM及三气培养箱对PC12细胞进行OGD,不同时间段OGD后恢复正常培养24 h,根据不同OGD时间段,将细胞分为五组:control、3 h/24 h、6 h/24 h、9 h/24 h、12 h/24 h,OGD/R相应时间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内质网相关蛋白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OGD/R后,与control组相比,6 h/24 h、9 h/24 h、12 h/24 h组细胞中GRP78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而PERK蛋白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ase-3蛋白与GRP78蛋白表达水平成呈正相关(R=0.56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各组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C12细胞OGD/R后内质网应激及凋亡呈动态变化,且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与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有关,这将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除了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外,还引起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发生病理损害[1-3].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方法:取新生24 ~48 h的SD大鼠,无菌操作取出大脑皮层,剪碎后用胰酶消化、机械吹打制成分散细胞悬液,网筛过滤,将细胞悬液接种培养7~9d;置于摇床(37℃、250 r/min振摇6h),弃掉含脱离细胞的细胞悬液,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传代,进行GFAP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在95%以上.结论:采用该培养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原代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肿瘤组织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将间质细胞分割呈巢状分布,间质细胞体积大,因胞浆富含类脂滴而呈细小的空泡状;外伤的对照脑组织未见肿瘤成分,由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局灶区域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AMR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α抑制素(inhib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呈强阳性;AMR内皮细胞CD31、CD34及vimentin均呈强阳性表达;但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抗原(CK)、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表达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指数,除1例第2次手术为2%,余均为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MR中的毛细血管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间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网之间,间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胞浆中可见较丰富的脂质空泡.结论:家族性CNS AMR可能来源于成血管间叶组织,间质细胞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脏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变化,探讨氟中毒肝脏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小剂量染氟组和大剂量染氟组,分别给予自来水、加10 mg/L和50 mg/L氟(NaF)的的自来水喂养6个月观察3组大鼠氟斑牙程度及尿氟,同时取大鼠肝脏;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P-gp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6个月后,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大鼠氟斑牙程度及尿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大鼠肝脏中P-gp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NF-κB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氟中毒引起大鼠肝脏中P-gp和NF-κB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与氟中毒性肝脏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9.
3′,5′—环磷酸腺苷(cAMP)是激素作用中的第二信使,对细胞的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氟可激活多种组织中腺苷酸环化酶而使 cAMP 生成增多。当前,多因素、多元素的相互作用在氟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为了深入这一认识,我们选择氟铝中毒病区成年和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高氟、高铝并存时对机体 cAMP 水平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一、成年患者:选择贵州省六盘水市氟铝中毒病区成年患者44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16人,年龄17—75岁,以17—40岁、41—55岁、>55岁为界线分为三个年龄组。每例患者经临床及骨 X线检查证实有明显的氟铝中毒性损害,同时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采用一氧化氮合酶(e NOS)抑制剂L-亚氨基乙基鸟氨酸(L-NIO)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氟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和Na F(0.05、0.1、0.2、0.4、0.5、1、2、4 mmol/L)单独染毒组及L-NIO(1、2、3、4、5、10μmol/L)单独染毒组,染毒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Na F(0.2、1 mmol/L)单独染毒组、Na F和L-NIO联合染毒组(0.2 mmol/L Na F+3μmol/L L-NIO和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48 h后,检测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S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2~4 mmol/L Na F染毒组及4~10 m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除0.2 mmol/L Na F染毒组e 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高。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氟可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NOS活力上升,NO合成增强,导致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L-NIO可以拮抗过量氟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e NOS蛋白、m 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增高,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