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间1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4%)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得以成功栓塞,1例(6%)左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双支架置入得以治愈,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一些特殊部位的某些类型的宽颈、梭形和夹层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经工作站三维重建成像后动脉瘤显示最佳角度,指导二维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影像的工作角度。方法1999-08—2005-12间,对218例患者244个囊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经常发生动脉瘤部位一般的投照规律。结果三维重建成像图像立体逼真,对二维脑血管影像的工作角度具有指导意义。结论三维重建成像颅内动脉瘤显示角度为二维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提供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囊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用可控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动脉瘤120例(125个),其中22例(23个动脉瘤)发生并发症25例次(包括动脉瘤破裂、载瘤动脉血栓形成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闭塞以及弹簧罪状脱出动脉瘤),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出现并发症的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次,过度栓塞7例次,弹簧圈脱出7例次,血栓形成2例次,因并发症而死亡4例(3.33%),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1.67%);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3.33%)。栓塞技术、术中判断和处理的正确与否、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特点以及栓塞材料与并发症的发生和结局相关。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解剖的深入理解,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栓塞材料的改进,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 ,对颅内的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 ;对 82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 ,术后行旋转DSA检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结果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 76例 ;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 ,检出动脉瘤 82例。其中 71例行GDC或EDC介入栓塞治疗 ,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 ,71例介入栓塞的病例中 ,67例全部栓塞 ,4例 90 %栓塞。 11例手术夹闭病例均完全夹闭。结论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为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 ;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发生于上矢状窦附近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极为少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1987年 1月~ 1999年 7月治疗 6 8例DAVF中 ,有 6例属上矢状窦型DAVF ,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女各 3例 ,平均年龄 36 .3岁。临床表现以头痛、颅内杂音多见 ,5例 ,癫痫 1例。伴有突眼、视力下降 3例。既往有头颅外伤史 1例 ,长期口服避孕药 1例。1.2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附表为其血管造影主要特征。附表  6例病人主要血管影像特征病例年龄 (岁 ) 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在全麻下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诊断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 5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的影像变化、体征及处理。结果  3例患者在破裂时见血压突然上升 ,心率减慢 ,脑循环时间延长。其中 1例见造影剂外漏。立即中和肝素 ,继续用GDC填塞至动脉瘤不再显影。 2例术后行脑室穿刺引流。 1例恢复良好 ,1例死亡。另 1例行血肿清除术 ,术后重度残疾。其余 2例由于临床没有变化 ,无特殊处理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要严密观察影像学和患者的变化 ,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 ,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7.
颈内动脉狭窄83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狭窄大于85%的患者83例行血管内支架治疗,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手术采用2类支架,分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 83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临床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超声波检查示脑血流恢复正常或好转。56例临床症状消失,27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超声波示支架形态良好,血液通畅,血管无再狭窄。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与是否预扩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88.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35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5例患者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2 7~ 6 6岁 ,平均 4 8岁。 32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 ,1例仅表现为单纯头痛。动脉瘤Hunt Hess分级 :I~II级 33例 ,Ⅲ级 2例。 3d内实施手术 7例 ,其余 2 8例于 14~ 2 8d内实施手术。二、影像学检查本组 35例患者均行颅脑CT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一 )CT检查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32例 ,其中破入脑室 5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儿童髓周动-静脉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儿童髓周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手术记录、随访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11例。单纯栓塞者7例,单纯手术者1例,栓塞后再手术者9例。治愈3例(18.8%),改善5例(31.3卿,无变化8例(44.0%),恶化1例(5.9%)。结论:髓周动-静脉瘘是婴幼儿阶段主要的脊髓血管畸形,以Ⅱ、Ⅲ型为主,病变主要在胸腰段。治疗上首选栓塞,治疗的关键是利用栓塞或手术的方法闭塞瘘口。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经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5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血管内治疗,8例经开颅手术夹闭.观察动脉瘤的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结果 ①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5例,平均瘤径为(6.6±0.6)mm,颈内动脉颅内段其他部位动脉瘤12例,平均瘤径为(22.5±3.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开颅手术治疗的8例中,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瘤颈残留l例;血管内治疗的19例中,动脉瘤完伞闭塞16例,瘤颈残留3例.两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的比例和瘤颈残留的比例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行开颅手术治疗组有7例治愈,1例症状改善;血管内治疗组有17例治愈,2例症状改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的时间为15d至24个月.④26例患者获得6~48个月的随访,1例在随访3个月后失访.23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者无动脉瘤再通和再生长,4例瘤颈残余者瘤颈未冉生长.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个月时仅遗留有言语缓慢.结论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较颈内动脉颅内段其他部位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动脉瘤瘤径小.对此类动脉瘤应给予积极治疗;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