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multiple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mDAVF)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瘘口,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硬脑膜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双侧海绵窦瘘除外,因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般为双侧供血)。本病发病率低,治疗困难。我们1990年1月至1999年7月治疗的62例DAVF中,有mDAVF5例。现报告如下。 卫生部北京医院介入神经放射研究中心(100730)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为12、29、35、42和62岁。临床表现以头痛、眼部症状如突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82.
83.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病。80年代以来,医学影像学有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髓血管畸形被检出,部分以往被误诊为脊髓变性疾病或炎症的疾患,也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进步,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1 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情况 由于有的脊髓血管畸形在很长时间内不表现出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临床上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核磁共振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也缺乏大宗脊髓尸检材料的报告,因此目前尚没有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率的准确数据。文献报道[1,2]占椎管内占位病变的2%~11.5%。Berenstein等[3]认为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与脑血管畸形发病率相比,即脊髓与脑的体积之比,约为1∶4~1∶8。 相似文献
84.
发生于上矢状窦附近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极为少见 ,国内尚未见报道。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1987年 1月~ 1999年 7月治疗 6 8例DAVF中 ,有 6例属上矢状窦型DAVF ,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女各 3例 ,平均年龄 36 .3岁。临床表现以头痛、颅内杂音多见 ,5例 ,癫痫 1例。伴有突眼、视力下降 3例。既往有头颅外伤史 1例 ,长期口服避孕药 1例。1.2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附表为其血管造影主要特征。附表 6例病人主要血管影像特征病例年龄 (岁 ) 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 相似文献
85.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35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5例患者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2 7~ 6 6岁 ,平均 4 8岁。 32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 ,1例仅表现为单纯头痛。动脉瘤Hunt Hess分级 :I~II级 33例 ,Ⅲ级 2例。 3d内实施手术 7例 ,其余 2 8例于 14~ 2 8d内实施手术。二、影像学检查本组 35例患者均行颅脑CT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一 )CT检查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32例 ,其中破入脑室 5例… 相似文献
86.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竹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有6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7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行双支架置入术,1例单纯闭塞载瘤动脉。术后12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曾经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2例术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18例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或双支架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87.
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静脉畸形 (AVM)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 ,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目前治疗方法有单独或联合应用手术、栓塞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3种。本中心自 1 986年至 1 999年共收治脑 AVM492例 ,单纯行γ-刀或栓塞后行γ-刀治疗 92例 ,未发现放疗后出血者 ,接收外地γ-刀治疗后出血 5例γ-刀治疗后出血 1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脑血管造影本组男性 3例 ,女性 3例。年龄 2 9~ 42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5例行γ-刀放射治疗 ,术前MR定位 ;1例行γ-刀放射治疗 ,术前 CT定位。 6例病人出血时间依次为术后第 1 d、3d、3个月、9个月、4d、2个月。6… 相似文献
88.
89.
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20例经临床和MRI、MRV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DSA检查,并对其中15例经DSA检查证实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接触溶栓和机械性溶栓,对其中2例静脉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正确应用DSA设备,选择适合图像采集方式,调整C型臂至显示病变的最佳角度,合理调整高压注射器参数,提供清晰的路径图功能,为操作医生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变的诊断、选择适合的介入治疗方法提供帮助。结论:DSA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检查和治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DSA设备将有助于介入检查和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90.
颈内动脉狭窄83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狭窄大于85%的患者83例行血管内支架治疗,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手术采用2类支架,分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 83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临床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超声波检查示脑血流恢复正常或好转。56例临床症状消失,27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超声波示支架形态良好,血液通畅,血管无再狭窄。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与是否预扩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