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颈动脉茎突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颞骨茎突压迫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因过长茎突压迫右侧颈动脉致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而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于复合手术室内行茎突截短术治疗。治疗后颈动脉压迫解除,动脉显影良好,无穿孔、夹层形成,显示在复合手术室内联合介入、医学影像、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茎突综合征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方法 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7月收治的4例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随访情况等),其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瘘口位于天幕顶2例,天幕左侧1例,天幕后份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为Ⅱb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4例患者均行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ONYx注入量分别为1.5 mL、3.5 mL、9 mL、12 mL),1例合并阻塞性脑积水者在栓塞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完全栓塞3例,1例残余枕动脉少许供血瘘口,血流明显减慢.4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原有症状均无出现. 结论 在微导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正确的注射ONYX 18,通过单一供血动脉,可以将整个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瘘口、静脉端及所有供血动脉填塞.达到完全治愈.该方法 治疗高危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枝循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4年 4月 ,我们收治了 15 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男 10 9例 ,女 4 6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 4 7.6± 6 .2 4岁 ,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最常见各种方式的综合代偿 ,单纯依赖Willis环者较少 ,但在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中 ,前交通动脉代偿较多。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多发生狭窄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尤其是后交通动脉代偿可以防止梗死发生 ,但前交通动脉代偿时梗死的发生率反而增高。结论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应该深入分析血管形态学变化 ,判断其发生缺血事件的危险性 ,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4.
84例烟雾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脑血管造影证实84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为5-48岁;临床上有脑缺血症状者40例(48%),出血症状者44例(52%);成人组(≥14岁)58例,年龄为14-48岁,平均(27±13)岁;儿童组26例,年龄为5~12岁,平均(9±2)岁。回顾性分析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像改变。结果 77例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闭塞性病变,84例均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6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77例皮层侧支开放,成人组48例、儿童组8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78例脑循环时间延长,63例为Suzuki和Takaku分级第四、五、六阶段。 结论 (1)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后循环受累;(2)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8例成人患者存在动脉瘤;(3)广泛的侧支循环建立,以成人组侧支代偿较好;(4)循环时间延长,部分病例颅后窝静脉早期显现。  相似文献   
45.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46.
实用投照角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择血管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本组病例均对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颅内段等相关血管进行常规正侧位DSA图像采集,有针对性地进行斜位投照.结果 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向足侧斜(CAUD)28°±5°;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右前斜位(RAO)25°±3°或者左前斜位(LAO)25°±3°;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 20°±5° 向头侧斜(CRAN)15°±5°;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 20°±5°;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 40°±7° CAUD 20°±7;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 50°±6°;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的最佳投照角度为RAO 15°±5°或者LAO 15°±5°;大脑中动脉M1段靠近分叉处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 25°±5°或者RAO 25°±5°.结论 应用最佳实用投照角度,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7.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并进行狭窄百分比分析计算。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狭窄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与实际大小非常接近;对于颅外段狭窄病变,可以应用带有标准刻度(mm为单位)的导管或导丝作为参照物,进行测量时很少产生误差。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正确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团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脑动静脉畸形团多表现为幕上、致密、类椭圆或不规则形,呈多支动脉的区域性供血,可伴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团形态存在多样性,结构复杂,其内部形态与临床症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脊髓血管胚胎发育的研究对脊髓血管畸形治疗的指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胚胎发育对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各胎龄胚胎及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脊髓血管。回顾324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治。结果 描述对脊髓血管胚胎各期的发育特征,分析脊髓纵裂畸形和椎体血管瘤伴发的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例。在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中发现畸形团与正常脊髓实质之间有一层增生的胶状质相隔。结论 脊髓血管最早发生在脊髓表面,逐渐长入或被卷入脊髓实质。脊髓动静脉畸形最早发生在胎龄3周以前。大部分脊髓动静脉畸形团可以切除,而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50.
近 2 0年 ,人们对脊髓血管畸形的理解越来越深入[1~ 3 ] ,治疗方式逐渐成熟 ,其中栓塞治疗是脊髓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4~ 6] 。栓塞材料和导管导丝有了不断的改进 ,栓塞材料的选择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结果有直接作用[4,7] 。自1986年以来我们共治疗了 5 0 0余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 ,治疗方式有 3个阶段的变化 :第 1阶段 ( 1986~ 1994年 ) ,以较大和不规则的颗粒栓塞为主 ,部分患者手术治疗 ;第 2阶段 ( 1995~ 1999年 ) ,用微导管以精确尺寸的圆颗粒栓塞 ,栓塞和手术结合 ;第 3阶段 ( 2 0 0 0年至今 ) ,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