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吻合右侧颈动静脉并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部造成颅内静脉窦高压模型后,能否产生硬脑膜动静脉瘘。方法将51只体重为200~25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1)实验组:45只大鼠,接受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并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的手术。(2)对照组:6只大鼠,仅解剖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而不吻合或闭塞。术后90d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有无动静脉瘘。结果实验组有28只大鼠出现面部动静脉瘘,其中6只出现硬脑膜动静脉瘘,出现率为13.3%。对照组大鼠未见动静脉瘘。结论颈动静脉吻合后合并静脉窦闭塞的大鼠静脉窦高压模型能产生类似临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以作为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窦及侧窦(横窦和乙状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窦区和侧窦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状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 7 mm×7 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窦区病变的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状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窦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上矢状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建立并验证脑动静脉畸形(AVM)血液动力学的非定常流理论模型。方法 以电学参数模拟脑血液动力学参数,用电路图分析的方法建立脑AVM血液动力学理论模型,并通过对比临床实际测量的和模型模拟计算的血流量和其波形来验证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符合脑AVM血液动力学的非定常流集中参数模型,模型的模拟计算与临床实测的流量数据和波形相符。结论 新建立的脑AVM非定常流集中参数模型科学、合理和可靠,是进行脑AVM血液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例患者共7个症状性椎体血管瘤。采用经皮穿刺单纯骨水泥椎体成形、注射无水酒精消融和骨水泥椎体成形等治疗方式。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本组操作成功率100%,无重要并发症,术后24h症状均有缓解,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显示原有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未出现新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无水酒精消融等方法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它不仅可以解除椎管内压迫、防止复发,还可以增加椎体的稳定性,预防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5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5例病人的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均得以成功栓塞,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经验,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5例确诊或疑诊为脑动脉瘤的病例分别行常规脑血管造影成像(二维影像)和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三维影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经上述检查,共检出60例66个动脉瘤,5例造影阴性。60例6个动脉瘤中,囊内栓塞43例46个;行载瘤动脉闭塞3例3个;外科手术10例10个;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1例1个;未治疗3例6个。有2个动脉瘤二维影像上未显示,而三维影像上显示;3个动脉瘤通过二维影像认为不适合栓塞十分困难或危险,通过三维影像的帮助得以栓塞;3个动脉瘤二维影像上显示可行栓塞,而三维影像发现不能栓塞。囊内栓塞的46个动脉瘤中,38个(82.6%)二维影像上达100%栓塞,但其中8个三维影像上有残留。结论 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可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比较三维(3D)DSA与二维(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名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行3D DSA和2D DSA检查,双盲法诊断3DDSA和2DDSA分别发现的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是否清楚,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果:发现的30个动脉瘤中3D DSA的假生数和假阴性数均为0;2D 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2个。3D DSA对30个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发现2个动脉瘤囊内有穿支;2D DSA仅对8个动脉瘤(其中4个后交通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脉瘤(其中4个月后交通动脉瘤,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脉瘤(其中4个后交通过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清楚,无法证实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明显优越于2D DSA。  相似文献   
39.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3 -03 ~2004-04我们收治了 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男 33例,女 8例;年龄 24~61岁,平均 (43. 30±4. 37)岁,借助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灌注明显延迟,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侧枝循环对分水岭区的灌注障碍有所代偿,而对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影响不大。结论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时,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此时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形态学特点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机械可脱式弹簧圈(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与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囊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比分析1995年3月至1999年7月120例125个动脉瘤中,用MDS栓塞的(64例66个)与用GDC栓塞的(48例51个)病人、动脉瘤、栓塞结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MDS和GDC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治疗前有否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氏分级、动脉瘤体长径(8.46±3.42mm与7.38±3.45mm)和颈宽(3.49±1.50mm与3.26±1.52mm)、栓塞所用弹簧圈的平均个数(4.65±3.04与4.24±2.65)和长度(460.2±398.5mm与422.9±387.1mm)、栓塞百分比(95.00%±6.32%与94.19%±7.63%,栓塞≥80%的病例)、以及死亡和永久并发症合计发生率(7.8%与4.2%)等均无显著性统计差异(t或χ2检验,P值均>0.10)。结论 MDS和GDC都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有效材料。MDS价格相对较低,操作需一定的经验和技巧;GDC选择规格多,操作相对简单、安全,适应证更宽。正确选择MDS或GDC(或联合应用),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