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经血管内方法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14例患者中9你是2001年以前的病例,单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术,而2001年5例患者全部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采用球囊扩张的9例患者成功扩张5例,从术前平均狭窄67%扩张到术后的18%,2例由于球囊到位困难而放弃,2例患者出现与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该5例手术成功的患者,经过平均2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平稳,无卒中发生。5例近期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4例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85%下降到术后的平均10%,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加。1例在支架到位后出现血管破裂。短期随访无卒中再发作(3-5个月)。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对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有效,技术可行。支架血管内成形术虽然刚刚起步,更有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总结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经验,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5例确诊或疑诊为脑动脉瘤的病例分别行常规脑血管造影成像(二维影像)和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三维影像)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经上述检查,共检出60例66个动脉瘤,5例造影阴性。60例6个动脉瘤中,囊内栓塞43例46个;行载瘤动脉闭塞3例3个;外科手术10例10个;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1例1个;未治疗3例6个。有2个动脉瘤二维影像上未显示,而三维影像上显示;3个动脉瘤通过二维影像认为不适合栓塞十分困难或危险,通过三维影像的帮助得以栓塞;3个动脉瘤二维影像上显示可行栓塞,而三维影像发现不能栓塞。囊内栓塞的46个动脉瘤中,38个(82.6%)二维影像上达100%栓塞,但其中8个三维影像上有残留。结论 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可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犬颈外动脉作为模拟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犬颈外动脉作为模拟颅内动脉支架置入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对犬颈外动脉“U”型襻(n=16)和人颈内动脉“U”型襻(n=16)的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和计算,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血管造影比较(n代表根据血管造影像片进行分析的“U”型襻的个数)。结果犬的颈外动脉“U”型襻形态和人的颈内动脉“U”型襻形态相似。结论犬的颈外动脉可以作为模拟颅内动脉支架置入的动物模型和深入研究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4.
伴有软膜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软膜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自1990年至今治疗的所有伴有软膜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分析其CT或MRI表现。结果 自1990年共诊治伴有软膜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35例,有CT、MRI等影像学资料的23例。结论 当平扫CT显示有不明原因的脑水肿,尤其有散在类圆形略高密度异常影像,强化CT显示条形、纡曲的强化影像,则提示患DAVF的可能。在MRI上,头皮及皮层血管的增多、扩张,而没有明显集中的畸形血管团,提示可能患有伴有皮层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25.
10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检查或治疗的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量在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分析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中心近期100例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或)介入治疗辐射剂量测量。结果 全脊髓血管造影患者皮肤剂量范围0.009~2.032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0.225~1.601mGy;进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2.131~9.874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0.307~2.462mGy。结论 全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金标准,并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个别患者可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红斑、脱发等症状。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6.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机械可脱式弹簧圈 (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 1995年 3月~ 1998年 7月利用MDS栓塞的 64例 6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个动脉瘤中 ,10 0 %栓塞的 2 5个 ,占 3 7 9% (2 5 /66) ;95 %的 19个 ,占 2 8 8% ;90 %的 11个 ,占 16 7% ;80 %的 6个 ,占 9 1% ;<80 %的 5个 ,占 7 6%。 5 5个 (83 3 % )动脉瘤达 90 %以上栓塞。死亡 2例 (3 1% ) ,永久并发症 3例 (4 7% )。结论 :应用MDS进行囊内栓塞 ,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比较三维(3D)DSA与二维(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名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行3D DSA和2D DSA检查,双盲法诊断3DDSA和2DDSA分别发现的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是否清楚,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果:发现的30个动脉瘤中3D DSA的假生数和假阴性数均为0;2D 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2个。3D DSA对30个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发现2个动脉瘤囊内有穿支;2D DSA仅对8个动脉瘤(其中4个后交通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脉瘤(其中4个月后交通动脉瘤,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脉瘤(其中4个后交通过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1个颈眼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清楚,无法证实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明显优越于2D DSA。  相似文献   
28.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3 -03 ~2004-04我们收治了 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男 33例,女 8例;年龄 24~61岁,平均 (43. 30±4. 37)岁,借助灌注磁共振和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灌注明显延迟,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侧枝循环对分水岭区的灌注障碍有所代偿,而对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影响不大。结论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时,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此时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形态学特点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颅内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栓塞病理的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动物模型的栓塞可行性。方法:经颈动静脉吻合等建立以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eM)为畸形团的AVM模型,分别用微粒和NBCA栓塞,取ReM、颈动静脉吻合口和脑做病理观察。结果:急性期见细胞变性坏死,中性白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等。亚急性、慢性期为单核、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变性、增生和纤维化等。结论:ReM和人脑AVM栓塞病理改变相似,可用于栓塞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30.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20例MIA(共46个动脉瘤),根据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Ⅰ级8例(占40%),Ⅱ级10例(占50%),Ⅲ级2(占10%)。级别越高者,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8例,共19个动脉瘤,18个镜下全部夹闭、1个没发现未夹闭。血管内治疗组8例,共17个动脉瘤,14个100%闭塞、1个90%以上闭塞、2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颅内外血管搭桥加颈内动脉闭塞2例。未治2例。结论 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对MIA多倾于血管内治疗,必要时可2种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