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2年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以及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1例,自制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时的复发率、服药认识、依从性、就诊及工作/学习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复发率分别为32.9%(122例)和40.2%(72例)。出院后第1年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对服药的认识、依从性、复诊频率及坚持正常工作/学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复发组对服药的认识(χ2=17.554)、依从性(χ2=62.514)、复诊频率(χ2=4.131)及坚持正常工作/学习(χ2=9.806)方面均明显差于未复发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1年及第2年对服药认识积极、服药依从性好及能坚持正常工作/学习的患者复发风险更低(OR=0.152~0.376,P0.05或P0.01);而第1年的依从性、服药认识与第2年复发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对服药认识积极、依从性好、定期复诊及能坚持正常工作/学习可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广州市3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门诊患者发放自评调查表并收集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53例抑郁状态患者中平和质组和偏颇体质组的PHQ-9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3例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主要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35.72%)及偏颇体质(64.28%),其中偏颇体质包括气虚质(26.83%)、阳虚质(16.87%)、气郁质(11.29%)、痰湿质(6.51%),湿热质(1.59%)和特禀质(1.20%),阴虚质与血瘀质仅在兼夹体质中出现。另外,有336例(44.62%)抑郁状态患者同时兼夹2种及2种以上的体质,以同时兼夹8种体质为主(34.52%)。而且气虚质患者较平和质患者在抑郁状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较常见,并且兼夹多种体质类型多见。另外,偏颇体质患者较平和质抑郁状态程度更加严重,尤以气虚质更为突出,提示临床上应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基本调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表达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析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12/20014-10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用100μmol/L的6-羟基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多组样本的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1&;#215;10^5个细胞接种于4块四孔培养板中,共16个孔,随机分为4组:反义、正义、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寡核苷酸5μmol/L治疗24h,空白对照组不加。反义寡核苷酸阻断PC12细胞α—Synuclein表达,用原位杂交和定量Westerm plot检测其基因和蛋白表达;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试剂盒检测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有关平均积分吸光度。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反义阻断后α—Synuclein mRNA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②α—Synuclein蛋白表达: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明显减少,较空白对照组减少约53.93%(P〈0.05)。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6-羟基多巴治疗后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无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随机计数的200个细胞中,凋亡细胞数量间相互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Synuclein表达减少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无影响。推测在帕金森病的多巴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中,α—Svnuclein在神经元内的异常聚集较其表达量的多少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LOAD患者与138名正常对照BNDF基因C270T位点、ERα基因Xba Ⅰ位点和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基因位点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 LO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NDF基因C270T、ERα基因Xba Ⅰ和Pvu Ⅱ3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C270T位点与ERα基凶Xba Ⅰ位点发生交互作用(χ~2=23.96,P<0.01),同时携带CC和xx基因型的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OR=2.38,95% CI:1.02~5.53).结论 BDNF基因和ERα基因在LOAD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使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2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进行总体认知评估、详细认知域及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早发型老年抑郁症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特点。结果总体认知功能MMSE比较发现,晚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得分明显低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9,22.8±3.5,P=0.030);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在符号数字转化测验、画钟测验及连线测验中得分优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10.5,22.9±11.8,P=0.028,3.6±0.8,2.9±1.3,P=0.006,60.4±20.6,74.7±28.8,P=0.027)。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血管风险因素评分高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7,12.3±2.2,P=0.001)。结论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更重,血管风险因素更高。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中国大多数精神科住院患者是由家人强制性入院,导致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和再次住院率相对较低。然而,这种模式随着新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于2013年)可能发生变化,该法限定了强制性精神科入院为那些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危险的小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目标:评估中国广州精神科住院患者再次住院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中国最大的精神病医院之一——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年龄、性别、诊断、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医疗保险、指标住院的时间、以往的入院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出院后一年内再住院的风险。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评估随访一年中再次住院总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间3455例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标准差)为65.7(66.3)天,476(13.8%)名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一次或多次。在将再入院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进入多因素生存分析后,指标住院前的以往住院次数是再次住院的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与再住院总时间显著相关的唯一因素是指标住院的长短。结论:缩短住院时间并没有增加中国南方一家大型公立精神病院的患者再住院率。这表明,根据中国的新法规,大部分病人自愿入院时不仅不会导致再次住院率的增加,可能还会出现预期的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的缩短。前瞻性研究将需要结合更全面的结果评估(包括患者功能,服药依从性,和家庭负担)来监测精神卫生法对患者和精神卫生服务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1基因位于 17q11 2 ,跨距 35 0kb的基因组DNA ,转录形成包含 6 0个外显子的 13kbmRNA ,负责编码由 2 818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纤维蛋白。其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神经纤维蛋白的截断及下调ras基因功能丧失。因此NF1基因的研究为NF1发病和防治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麻痹性痴呆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特征;探讨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智能的检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入选条件是MMSE≤20分。结果25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卒中发作,11例合并癫发作,1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1例合并视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均为阳性;25例脑脊液蛋白定性为+~++,18例脑脊液白细胞数>5×106/L;11例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表现为广泛性中~高波幅θ波或伴有阵发性单个小尖波;15例CT示脑萎缩,2例合并脑积水,4例CT示放射冠、基底节、额叶、顶叶腔隙性脑梗死,其中1例并有右顶枕叶脑回肿胀,1例脑室周围大量脱髓鞘病变;误诊及漏诊率47%;所有患者经青霉素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或好转,出院时13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下降,脑脊液白细胞数下降或消失,12例血液及脑脊液TPHA滴度无改变,脑脊液RPR或VDRL仍为阳性。结论麻痹性痴呆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极易误诊,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