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晚期胰腺癌的中医药诊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晚期胰腺癌的中医药诊疗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20年来发表在各类杂志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文献,包括个案报道进行综合分析,对胰腺癌的证候类型、治则、常用药物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并作一归纳总结。结果:①胰腺癌属于祖国医学"癥瘕积聚"、"黄疸"、"伏梁"等的范畴,具有腹中积块、黄疸、疼痛三大证候表现;②胰腺癌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或内伤因素导致肝胆气机受阻,脾胃功能失调,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气滞、湿阻、痰留、瘀停的病理变化。肝脾功能失调是病机关键,病位在脾胃肝胆;③胰腺癌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④胰腺癌的治疗法则主要分为四类: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清热利湿解毒类;扶正培本类;⑤胰腺癌的常用药物涉及160余种,出现频次较多的依次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益气养血类药物、理气类药物等。结论:各家对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认识上基本趋于一致。由于相关的文献数目较少,涉及的样本量较少,还不能客观地反映胰腺癌的中医药诊疗规律,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论证。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汤结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队列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化疗药物结合健脾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毒副反应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联合化疗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肠胃清煎剂对奥沙利铂(L-OHP)治疗结肠癌耐药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及敏感细胞HCT116异位瘤模型,运用中药复方肠胃清煎剂及1/2最大耐受剂量的L-OHP干预后,观察L-OHP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重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后L-OHP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肠胃清煎剂及肠胃清煎剂联合L-OHP组荷瘤鼠体重减轻影响均少于单纯L-OHP组(P<0.01)。肠胃清煎剂低、高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3.75%、48.32%,同单纯中药或L-OHP比较,减小明显(P<0.01)。结论肠胃清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与肠胃清煎剂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肺癌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并从炎性细胞因子的角度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lewis肺癌细胞株皮下接种C57B1/6小鼠,建立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荷瘤中药长期大剂量组,荷瘤中药短期大剂量组,荷瘤中药长期小剂量组,荷瘤中药短期小剂量组,荷瘤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监测各组小鼠的去瘤体重和腓肠肌重量,测量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肺癌恶病质小鼠腓肠肌重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恶病质小鼠腓肠肌重量的下降,其中以长期大剂量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够减缓肺癌恶病质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发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部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
丹参酮ⅡA介导p38MAPK信号转导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揭示其抗肝癌的部分机制.方法: 4、8、16 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48 h后,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特征性DNA条带; 流式细胞仪法(Flow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荧光定量PCR检测Fas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并比较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凋亡和Fas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作用48 h后,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Hoechst染色的典型凋亡细胞.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细胞DNA呈规律性的梯状条带. 4、8、16 mg/L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83%±1.51%, 17.86%±2.70%和29.24%±7.58%, 与对照组6.30%±2.0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 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P<0.01). 8 mg/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48 h后Fas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 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 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的Fas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丹参酮Ⅱ A 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 阻滞肝癌细胞于G0/G1期. 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上调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选择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92人分为药物治疗组61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观察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月时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房早、房速及阵发房颤的数量变化和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末、左室舒末数值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1.8%和对照组0%(P<0.01);治疗组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数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数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房早、房速和阵发房颤发作数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上参数入组前和入组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正>对苯二胺是用于永久性染发剂中的化妆品头发染料中间体。研究表明,含有对苯二胺的染发剂无致癌性,但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对其致敏[1]。目前对于头发中染发剂残留的检测尚不多见,本文建立了染色头发中对苯二胺残留的GC-MS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
手术是治疗实体肿瘤的最佳选择,切除肿瘤可以减轻机体肿瘤负荷,并清除肿瘤转移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的切除实际上可能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其具体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先后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比如肿瘤稳态、免疫抑制,及最近提出的基于血管生成的肿瘤休眠学说等。目前认为肿瘤手术触发肿瘤血管生成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明VEGF与肿瘤手术之间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便为以后临床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估中医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优势。方法:收集住院的9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中医组30例、综合治疗组28例、化疗组16例、内科支持组18例。中医与综合治疗组均应用中医方案治疗,以益气扶正、散结解毒为治则,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汤药、辨证口服中成药、外敷中药药粉、静脉注射及经动脉介入灌注中药的注射制剂等。分析各组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患者的疼痛、体力评分、体质量改变、临床症状等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Crosstabs过程进行统计;生存时间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iere法进行统计。结果:1晚期胰腺癌应用中医方案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为70.7%,中医组和综合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中医方案治疗后,体力评分及体质量的改善与化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内科对症处理(P0.05)。292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中医组、综合组、化疗组及内科对症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10.6、7.8、4.7月,综合治疗组与中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因拒绝化疗或无条件行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入组中医方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内科支持治疗,并且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因此晚期胰腺癌患者能从中医治疗方案中获益,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