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移植瘤铂类耐药相关铜转运蛋白ATP7A、ATP7B表达的影响,揭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增效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中ATP7A、ATP7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奥沙利铂组裸鼠反复腹腔注射L-OHP后,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2.
去甲斑蝥素微球对兔肝动脉栓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鄄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min、1,7、14、21和30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AST,ALT均在栓塞后1d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7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0.05)。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3天达最高值,第7天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1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入栓塞剂。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中药华蟾素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96例肝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华蟾素静脉滴注联合TACE;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白细胞、肝功能变化;4周后分别测定生活质量、瘤体体积,并观察两组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0.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1~2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WBC、CD3 、CD4 、CD4/CD8、NK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氰基转移酶(AL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能够提高TACE患者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并能降低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中西药结合介入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榄香烯加小剂量化疗药介入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组(中药榄香烯及小剂量化疗药介入治疗并配合内服中药)26例,B组(常规剂量化疗介入治疗)24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及瘤灶、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A组、B组分别为69.2%、58.3%(P<0.05)。两组患者瘤灶变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毒副反应小,与B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介入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临床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肠胃清抗结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肠胃清抗结肠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给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黑色素瘤细胞B16BL6造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肠胃清组,观察动物体重、行为状况,给药处理后21天,计数肺部转移灶的数目。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实验药物血清,用MT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LS-174T与人工基底膜的黏附能力,用划痕试验测定细胞的运动能力,用浸润杯试验法研究细胞的浸润能力,用酶谱分析法测定MMP-2、MMP-9。结果:肠胃清对小鼠的体重和行为,没有明显影响,中、高剂量肠胃清可明显抑制肿瘤肺转移(P<0.05或P<0.01);肠胃清药物血清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和癌细胞移动;肠胃清药物血清处理过的结肠癌细胞浸润穿过Matrigel膜的细胞数要比对照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100μl/ml肠胃清药物血清对细胞浸润的抑制率达到56%,对细胞分泌MMP-2、MMP-9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7%和49%。结论:肠胃清口服液可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的黏附、运动、浸润能力以及控制MMP-2、MMP-9的分泌等抑制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36.
3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并通过相互质疑,提高主动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健脾解毒方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健脾解毒法治疗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健脾解毒方药对SD大鼠进行灌胃,采集动脉血制备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在体外培养人结肠直肠腺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分别加入培养液配制的5%、10%、15%、20%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采用MTT方法检测各组HCT-8/V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 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对HCT-8/V细胞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20%的药物血清和VCR在24、48、72 h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作用时间延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健脾解毒方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并伴随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及拆方四君子汤对BALB/c小鼠CT-26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原发瘤未切除组、原发瘤切除组、十全大补汤组、四君子汤组,每组12只。术前5 d起给予原发瘤未切除组及原发瘤切除组0.9%NaCl溶液灌胃,十全大补汤组灌胃十全大补汤0.52 g/只,四君子汤组灌胃四君子汤0.18 g/只,连续2周。原发瘤切除组、十全大补汤组、四君子汤组给予切除原发瘤治疗。采用Super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中黏附分子CD49b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中表达CD49b及CD335的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结果转移瘤的发生率为原发瘤切除组75%,原发瘤未切除组58%,十全大补汤组42%,四君子汤组58%。术后2周,十全大补汤组转移瘤重(1.45±0.28)g,明显低于原发瘤未切除组(2.20±0.40)g及原发瘤切除组(2.72±0.3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君子汤组效果较不明显。4组转移瘤体积中,十全大补汤组(1 546.79±242.13)mm~3及四君子汤组(2 079.24±234.10)mm~3均显著低于原发瘤未切除组(2 412.98±230.42)mm~3及原发瘤切除组(3 065.06±317.0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原发瘤切除组、十全大补汤组、四君子汤组外周血中表达CD49b NK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0.63±2.99)%、(22.74±1.05)%、(34.34±3.77)%、(28.50±1.65)%,十全大补汤组及四君子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表达CD335 NK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19±0.69)%、(1.90±0.21)%、(3.21±0.19)%、(2.36±0.26)%,十全大补汤组明显升高,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十全大补汤组转移瘤中CD49b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原发瘤切除可抑制NK细胞的功能,使黏附分子CD49b及活化受体CD335表达下调,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逸及生长。十全大补汤明显抑制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生长,可能与其上调CD49b及CD335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肠癌作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手术、放化疗、中药单体和复方对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进行概述,为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