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及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缺血组 ;C组 :缬沙坦治疗组。术后 12周测定其认知能力及脑组织MDA、SOD含量。结果 C组较B组认知障碍明显改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SOD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并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雌激素缺失及雌二醇(17β-estradiol)替代治疗对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失模型(Ovx),然后给予17β-estradiol补充治疗.ELISA检测海马AB含量,荧光法测定α和β分泌酶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β分泌酶(BACEl)和中性内肽酶(NEP)的表达.结果 Ovx大鼠雌激素水平[(11±4)pg/ml,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21±8)pg/ml],而给予17β-estradiol替代治疗后雌激素水平上升[(63±13)pg/ml,P<0.01];Ovx大鼠海马组织Aβ40[(28.5±4.5)ng/ml,P<0.01]和Aβ42含量[(4.6±1.2)ng/ml,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Aβ40[(14.4±2.4)ng/ml]和Aβ42[(2.8±0.4)ng/ml];而17β-estradiol替代治疗可以使Aβ40[(20.3±3.2)ng/ml,P<0.01]和Aβ42[(3.8±0.5)ng/ml,P<0.01]降低;Ovx大鼠α仅分泌酶活性降低(67.5%,P<0.01)而β分泌酶活性增加(145.8%,P<0.01),17β-estradiol替代治疗后部分逆转了上述现象;Ovx大鼠BACE1的表达增加(135.4%,P<0.01)而NEP表达降低(40.8%,P<0.01),而补充17β-estradiol后可以部分拮抗上述作用.结论 雌激素缺失可以增加去势大鼠海马AB含量,这可能与α分泌酶活性下降、BACE1活性增加和(或)NEP活性下降有关,而补充17β-estradiol可以降低Aβ含量;这可能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对首发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舍曲林联合经颅磁刺激是否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改善,并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方法将200例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舍曲林组、经颅磁刺激(TMS)组、舍曲林+ TMS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4组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循环、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分别应用NIHH评分、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入院时、发病1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结果发病12周后NIHH、ADL、HAMD评分,对照组与舍曲林组、TMS组、舍曲林+ TM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TMS组与舍曲林+ T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TMS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二者联合作用优于单个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Aβ组、Aβ+生理盐水组、Aβ+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后3组在大鼠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β造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Aβ+阿托伐他汀组在造模1周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1.d-1灌胃,Aβ+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测定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AchE、ChAT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GFA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脑皮质、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GFAP的表达升高(P<0.05),与Aβ组相比,Aβ+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大脑皮质、海马组织内AchE明显减低(P<0.05),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GFAP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chE和GFAP活性、提高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检测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中文版(CSDD-CV)的信度,并对AD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60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访视前1周的症状和体征。结果:CSDD-CV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5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576--0.788。CSDD-CV的平均得分为6.84(0-21)分,CSDD.CV≥8分21例(36.84%)。除第12项外,CSDD-CV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73-0.782,P均〈0.05。CSDD-CV与NPI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31,P〈0.05,与NPI子项目A妄想、C激越、D抑郁、G情感淡漠、I易激惹、J异常行为及K睡眠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D患者出现抑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IADL和NPI。结论:CSDD.CV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AD患者抑郁状态的评定,同时AD抑郁状态可能与患者精细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关,而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报道1例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家系,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行基因诊断。方法对该家系进行调查、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和动脉自旋标记核磁灌注成像(ASL-MRI)。对相关致病基因(MAPT、PSEN1、PSEN2、APP)进行直接测序筛查突变。结果先证者基因检测发现MAPT基因P301L位点致病突变。该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均表现为以行为变异型FTD(bvFTD),无帕金森病样表现。结构影像学检查见双侧额颞叶不对称萎缩,功能影像见额颞叶低代谢和低灌注。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结果支持bv-FTD诊断。家系内患者临床表型高度一致。结论我们报道1例MAPT P301L突变家系,神经影像和基因检测有助于家族史阳性痴呆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LiCl(1、5、10、20mmol.L-1)单独作用24h,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0μmol.L-1的凝聚态Aβ25-35作用于SH-SY5Y细胞不同时间点,蛋白免疫印迹法研究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Ser396及Tau1)水平的变化;LiCl(20mmol.L-1)预处理细胞1h后,观察Aβ的作用有无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不同浓度的LiCl作用24h后,MTT法示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20μmol.L-1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点后,Tau蛋白在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3h逐渐增加,6h达到最高峰,12h后又逐渐下降,在这3个时间点的增加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非磷酸化Tau1没有影响(P>0.05);LiCl预处理可抑制Aβ25-35的作用(P<0.05),并可诱导失活形式的GSK-3β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p-GSK-3βSer9)表达增高。结论GSK-3β参与了Aβ25-35诱导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LiCl可通过诱导失活形式的p-GSK-3βSer9表达增高而抑制GSK-3β的活性,进而抑制Aβ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该实验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特别是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及Bcl-2表达,应用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观察50 ng/mL 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机制.结果 MTT检测结果及Annexin V-PI双染色法发现50ng/mL的BDNF预处理可显著地抑制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的下降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50 ng/mL的BDNF对20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及Bax/Bcl-2比值上调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被Trk B受体抑制剂K252a(200 nmol/L)抑制.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特别是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实现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DNF on cell injuries, cell apoptosis especially, induced by 25-35 segment of β-amyloid protein (Aβ25-35) at condensed state in PC12 cells.Methods The viability of PC12 cells, the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Bax and Bcl-2 were detected by MTT, Annexin V-PI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Trk B receptor inhibitor K252a (200 nmol/l)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mechanism of 50 ng/ml BDNF on Aβ25-35 (20 μmol/L)-induced cell injury. Results BDNF (50 ng/ml) could significantly prevent the decrease of cell viability and cell apoptosis, and the increase of Bax expression and the decrease of Bcl-2 expression induced by 20 μmol/L Aβ25-35, and prevent the increase of up-regulation of Bax/Bcl-2 ratio; and these effects were blocked by K252a (200 nmol/1). Conclusion BDNF can prevent Aβ25-35-induced cell injury, cell apoptosis especially, by binding to its specific receptor Trk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