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社区卫生服务与"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惑出发,分析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医疗的误解,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重新分类,提出社区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新概念。在学术研究上具有理论创新意义,为落实"新医改",发展社区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采取不同的政策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技术从血清中筛选颅内动脉瘤标志蛋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集6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和健康成人的血清,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血清总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全自动斑点处理工作站处理差异蛋白质斑点,MALDI-TOF 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对鉴定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有81个,质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质,在颅内动脉瘤血清中均呈上调表达,即α2-巨球蛋白前体、补体3前体、玻璃黏连蛋白前体、缓激肽和载脂蛋白E3。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为大规模水平筛选破裂颅内动脉瘤血清标志物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的数据。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差异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3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有7个,其中上调基因5个,下调基因2个。【结论】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是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新策略,多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XL、Bcl—Xs和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H0组)、缺血后即刻亚低温组(H1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组(H2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利用冰袋行亚低温治疗,使大鼠体温下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表达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脑组织Bcl—XL、Bcl—Xs和HSP70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亚低温治疗组(H1及H2组)凋亡阳性细胞出现高峰时间延迟,且数量明显减少,Bcl—XL与Bcl—Xs之比显著高于H0组;H1组各时间点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H2组。结论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脑缺血后即刻亚低温的作用优于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个家系7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之临床特点和基因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7例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系,年龄13~31岁、发病年龄6~17岁、初诊年龄12~29岁、明确诊断年龄12~30岁;首发症状为肢带肌萎缩、无力,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0~5.27 nmol/(mg·h)。GAA基因突变分析共发现14种突变,其中2种为新突变位点(Q81X和c.1355_1356delC)、2种假缺陷等位基因位点(G576S和E689K)、8种多态性位点和2种已知的致病突变位点(W746C和D645E)。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对糖原贮积病Ⅱ型之诊断时间存在明显的延误,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理解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明确诊断糖原贮积病Ⅱ型或判断预后时,应结合临床病史、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检测和GAA基因突变分析。糖原贮积病Ⅱ型之临床表型具有异质性,在GAA基因型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家系的不同个体间可存在疾病进程和严重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经对临床资料分析以确定相关基因突变是否为致病性突变基因。结果先证者(Ⅲ3)及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检测到CACNA1S基因IVS25-194C/T突变,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未检测到该突变;该家系成员(除Ⅰ1)均检测到SCN4A基因IVS18-130G/A突变,该位点位于内含子区域且有症状和无症状家系成员同时出现;先证者(Ⅲ3)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同时检测到SCN4A基因外显子12区域c.1984GA突变,系错义突变(V662I),但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推测CACNA1S、SCN4A、KCNE3基因突变均非该家系致病性突变基因。但该家系资料丰富了我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库。除KCNE3、CACNA1S和SCN4A基因外,中国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近年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文献中有关社区医疗就诊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社区医疗就诊制度机制体系还明显缺乏科学有效的保障、控制、激励等制度机制。要从制定政策制度的层面设计更加有利于居民到社区医疗机构去看病的就诊机制和制度,以促进社区医疗就诊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关国外社区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文献,分析国外社区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和国外社区医疗就诊制度的显著性特点,总结国外社区医疗运行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不足,为我国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和完善社区医疗就诊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补体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扩散法测定55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血清中补体(C1q、C3、C4、C9、C1-INH因子、B因子)的浓度。结果发现,MG患者G1-INH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C1q和C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并且,随着受螺肌群的增加,C1q和C9有降低的趋势,而C1-INH因子有升高趋势;其它补体成分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6例MG初诊患者用药后,C9浓度显著升高(P<0.001),C1q增高趋势有C1-INH因子下降趋势均明显,但三者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提示对MG患者测定血清补体,有助于进行动态观察,并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活动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