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实验通过抗炎镇痛药物筛选的几个模型,证明炮炙工艺能明显增强片仔癀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3.
孙政  古维立  曹杰 《广东医学》2016,(18):2699-2701
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 )也称“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外科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理念和新实践,其采用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优化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模式,减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对创伤的应激并促进患者术后加速康复[1-3]。 ERAS由 Kehlet教授[4]于1997年首次提出,并于2007年由黎介寿院士引入国内[5],欧洲加速康复外科协会(ERAS Society)已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ERAS的理念[6]。 ERAS是21世纪一项重要的外科学进展及革命,目前临床上在结直肠手术领域中的应用最为成功[3]。本文就ERAS应用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4.
孙政  曹杰  唐伟镖  杨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43-144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时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化及相关性在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chemiluminescent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方法检测局部NF-κB的活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肝硬化PHT病人脾脏动、静脉组织和正常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分别为0.23±0.12、0.18±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0.48±0.21、0.43±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局部NF-κB未检测到明显的活性,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具显著活性NF-κB的表达(P<0.05);肝硬化PHT组脾脏动、静脉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PHT病人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5.
老年人急诊腹部手术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诊腹部手术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老年人急诊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效果.结果 本组254例老年人急诊腹部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为8.7%,与患者的术后治疗、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等因素明显有关.本组22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中行保守治疗12例,死亡5例;手术治疗10例,死亡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4例中有122例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发生率为3.3%,而未使用乌司他丁组发生率为1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果 老年人急诊腹部手术患者,尤其是延迟手术者容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预防性应用乌司他丁可降低出血发生率;对经保守治疗后出血仍不能停止者,行手术止血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治疗疗效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的实际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发病6天之内)35例和晚期组(发病6天之后)4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切开治疗,观察气管切开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痰液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气管切开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P0.05),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为(98.13±1.21)%,晚期组患者为(95.85±1.04)%,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程度优于晚期组患者(P0.05);早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4±14.63)d,短于晚期组患者的(58.93±22.23)d(P0.05);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检出病原菌243株,其中早期组检出103株占42.39%、晚期组检出140株占57.61%,两组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多重感染33例占94.29%,晚期组多重感染40例占93.02%,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有助于尽快改善血氧饱和度及缩短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气管切开时机对感染病原菌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直肠癌患者(化疗组)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VEGF与VEGFR-2的表达水平,并与45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化疗组新辅助化疗前血清VEGF、VEGFR-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新辅助化疗8周后,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稳定组(P均〈0.01);稳定组化疗后VEGFR、VEGF-2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进展组化疗后VEGF、VEGFR-2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化疗前VEGFR水平与VEGF-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R、VEGF-2均高表达。测定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VEGFR、VEGF-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化疗效果及肿瘤进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徐州市铜山区恶性肿瘤发病流行特征。方法利用201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资料和人口数据,计算粗发病率、标化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山区201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男性占60.21%,发病率为135.99/10万,中标率130.28/10万;女性占39.79%,发病率为93.10/10万,中标率91.51/10万。男女之比为1.51∶1。恶性肿瘤发病标化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1)。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男性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肝癌、宫颈癌、胃癌、子宫癌。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铜山区居民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人群应为男性和高年龄组,病种应以肺癌和上消化道癌为主。  相似文献   
59.
孙政  卞上  王家文 《安徽医药》2016,37(8):957-961
目的 对比分析细孔钻颅术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细孔钻颅血肿抽吸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5.00% vs 45.00%,20.0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随访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孔钻颅术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率高,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结果:KLF6蛋白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下调(85.7%,76.5%,43.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0,P<0.01);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X2=0.13,P>0.05),与分化程度(X2=4.04)、淋巴结转移(X2=6.79)、TNM分期(X2=6.16)有关(P<0.05);CEA水平与肿瘤分期相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并不相关;KL6表达与患者血清CEA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KLF6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CEA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监测指标,长期的随访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是否转移和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