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收集的汉族山东籍一家系6代共254人的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家系进行基因定位,以期识别该病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选用382对来自常染色体的荧光标记引物,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用Genescan和Genotyper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初步明确致病基因的区域。然后,在该区域内选择覆盖密度更高的10对引物进行精细定位,缩小致病基因的范围。结果 定位结果发现DSP致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D12S78两点之间LOD值最大,为3.06(重组率θ=0.00)。精细定位后将DSP的致病基因定位于标记物D12S326和D12S79之间约38.5cM区域内。结论 DSP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2q21.2~24.2。  相似文献   
10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病毒有直接致病作用,而免疫反应和体液因子的变化对病情也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1996年间收治的HFRS患者共25例,皆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经抗μ链捕获法ELISA检测血清抗HFRSVIgM≥1∶100而确诊。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3~64岁,平均34岁;大多在发热期入院,少数在低血压、少尿期入院,平均入院病日为41±11天。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南京会议拟订的分型标准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具有足够感染度的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模型。方法将福寿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16只。分别用每只螺0条、1500条、2500条、3500条一期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24h后以相同感染数量相同时间重复感染一次。35~40d后,使用酶消化法查找三期幼虫,观察螺的死亡率、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结果Ⅰ、Ⅱ、Ⅲ、Ⅳ组死亡率分别为0、31.25%、31.25%、62.5%;Ⅰ组各螺无三期幼虫感染,Ⅱ、Ⅲ、Ⅳ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之间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Ⅰ组螺可正常生存,无死亡;Ⅱ组螺死亡率较低,但感染度亦不高;Ⅳ组螺感染度较高死亡率亦高;Ⅲ组福寿螺死亡率较低、感染度较高、感染虫数较均衡,最适宜作为模型。  相似文献   
104.
血管性水肿     
孙志坚 《山东医药》1999,39(15):44-45
血管性水肿也称巨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Quincke水肿。目前,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三类,即特发性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及获得性血管性水肿(AAE)。1病因与发病机理特发性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同荨麻疹,主要由药物、食物及吸入物等引起,上述...  相似文献   
105.
患者男性,59岁,于安静坐位时出现反复发作性,胸闷、头晕、心悸及黑矇6年。改卧位或坐位处理公务时上述症状几无发生。我们对本例追踪观察卧、坐位体衰心电图6年,始终显示坐位性Ⅱ度窦房阻滞,且多数情况下为Ⅱ度Ⅱ型,时为Ⅱ度Ⅰ型,改卧位后窦房阻滞即刻消失。上述特点可于静脉注射阿托品2 mg后消除。本例经系统心血管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心电图表现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6.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用免疫组化法检查了30例患者HFRS病毒的膜蛋白(MP)、核蛋白(NP)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等技术检测了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和肾功能相关指标。发现HFRS患者从4~5病日起至13病日,PBMC中均有MP和NP表达,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其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经染色鉴定MP与NP阳性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入院时PBMC中MP和NP表达强度并不相同,MP的表达强度与血浆ET/SP比值、病情及肾脏损伤轻重呈平行关系。提示HFRS病毒能侵犯PBMC并在其中复制,表达病毒结构蛋白,而MP与HFRS病毒的致病作用相关;病程中血浆ET/SP比值升高是使肾损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腰弯融合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的重建与未融合节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并有至少2年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观察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的变化,并对其与上胸弯、主胸弯、腰弯、远端未融合节段和骶骨倾斜角变化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37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33例;年龄12~20岁,平均(14.6±2.0)岁;随访时间为2~8.9年,平均3.6年。术前患者腰弯Cobb角平均为44.2°,末次随访时为10.3°,最终矫形率为75.7%;术前主胸弯Cobb角平均为25.2°,末次随访时为13.6°,最终矫形率为44.9%;术前躯干偏移平均为2.2 cm,术后矫正为2.0 cm,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自发代偿至0.9 cm,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患者躯干偏移的变化仅与远端未融合节段角度的改变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躯干偏移变化量(cm)=1.248 7+0.137 8×远端未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值(°)。结论 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后路腰弯矫形术后,冠状面躯干平衡的重建主要由远端未融合节段来代偿;尽管手术保留了大部分胸椎节段,但其在躯干偏移的代偿中并未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中第四条第八款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1]。”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称谓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纠纷处理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给患者的诉讼带来有利的条件,但并不是所有举证责任都由医方来举证,医患双方都应有举证的责任和权利。1患方的举证范围和取证方式1·1患方的举证范围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如果医方已尽到自己的职责,是能够通过正确行…  相似文献   
109.
110.
制定临床学科评估标准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遴选我院的临床重点学科,加强学科建设,在参考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估体系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学的特点,制定既适合我院实际,又能与全国接轨的临床学科评估标准。此评估指标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学术梯队及学科发展方向,科研水平,医疗水平和教学水平,用此评估标准,对我院20多个临床学科进行评估,选拔出5个重点学科,评选结果合理,本文还对我院临床学科评估标准与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估体系评分标准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