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目的:探讨治疗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6例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并口服莫沙必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经χ2检验,χ2=6.72,P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增加频率,降低振幅(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肠慢波频率加快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减慢频率(P<0.05或P<0.01),且温针组亦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异常的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表面巨噬细胞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温和灸干预难愈性创面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8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72只,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灸组、TDP组,每组24只。不予任何干预的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表面巨噬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温灸组、TDP组、模型组创面修复组织巨噬细胞数均明显较正常组增多(P<0.05);在治疗第7天,温灸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多于模型组(P<0.05),且温灸组多于TDP组(P<0.05);在治疗第14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且温灸组少于TDP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在治疗第7、14天,温灸组、TDP组均较模型组高(P<0.05,P<0.01);第14天温灸组高于TDP组(P<0.01)。温灸组、TDP组胶原蛋白Ⅰ/Ⅲ值均较模型组接近正常组;在第14天,温灸组优于TDP组(P<0.05)。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可降低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巨噬细胞数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4.
前庭神经鞘瘤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前庭神经鞘瘤的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 ,以便更好地指导肿瘤的治疗。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和微血管计数 (MVC)的情况 ,并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直径大小和生长速率肿瘤的PCNA计数经 χ2 检验结果 ,P <0 0 1;不同大小肿瘤的MVC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生长速率肿瘤的MV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和MVC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前庭神经鞘瘤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治疗肛肠科急症粪嵌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手法疏通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灌肠。结果18例粪嵌塞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排出大便,症状解除。结论手法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粪嵌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6.
冯某某,男,26岁,河南人.因"肛旁肿痛反复发作6年"由门诊拟"肛旁脓肿"于2005年3月7日收治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无明显发热,当时予以口服消炎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此后每年发作2~3次,每次病发则予以消炎药物口服后症状缓解.2004年1月肛旁肿痛再次发作,症状较以往明显加重,肛旁压痛明显,伴发热39~40℃,继之出现黄白色脓液白肛内溢出,予以口服、静滴消炎药物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7.
大鼠脑立体定向手术校正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大鼠脑立体定位术程序书。方法在一般以切片观察确定靶位之前,先后分别将经过固定的死鼠、活鼠、固定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暴露靶点并校正靶坐标。结果三种方法结合运用后,克服了每种方法的缺点,缩短了预实验时间,提高了大鼠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效率,结论以少量的动物,经过较少次预实验,即能打准大鼠脑靶。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总结运动区脑肿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60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肢体肌力Ⅳ级13例,Ⅲ~Ⅳ级28例,Ⅱ级 10例,Ⅰ级9例。康复治疗后肢体肌力V级38例,Ⅲ~Ⅳ级10例,Ⅱ级7例,Ⅰ级5例。结论 科学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对运动区脑肿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为探讨一组以急性脑内血肿发病的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发生急性脑内血肿的9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由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AVM。结果:所有9名患者,有2人预后良好,1人差及6个术后1周至1月内死亡。术中发生脑肿胀的4名患者术后皆死亡。结论:以急性脑内血肿发病的脑AVM患者,术前状态较差,经积极手术治疗,仍有少部分患者可能获得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