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癫痫持续状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及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癫痫持续状态(SE)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根据Fry及陈德昌对MOF的诊断标准,对近10年中181例SE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60例(33.2%)SE病人合并MOF,病死率为30%。多发生于儿童,均见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且难以控制,首发及多发脏器以肺、心、肾等常见,3-4个脏器同时受累居多,≥5个脏器损害时,病死率高达100%。结论 SE合并MOF预后差。  相似文献   
6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类型,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或血管性脑损害所导致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的痴呆类型。该文就 VCI 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用于气管插管的联合管(Combitube,Kendall Sheridan公司,美国)由两根硅胶管在前3/4部分融合而成(图I),后端分成两根通气管,蓝色管略长,连着蓝色充气囊,白色管略短,连着白色充气囊。融合部分前后有两个套囊,前端套囊(白色)通后面白色充气囊,后端为口咽套囊(黄色)通后面蓝色充气囊,前后套囊之间的蓝色管侧壁上有四对侧孔。插入Combitube后先把两个套囊注满空气,若判定Combitube在食管内,可从蓝色管给氧,因管子前端套囊封闭住了食管,氧气可从侧孔进入气道。若判定Combitube在气管内,可直接从白色管给氧。我们使用效果不错,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鼻窦CT扫描对儿童鼻窦炎性疾患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鼻窦炎性疾患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经X线克瓦位平片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10 8例进行CT扫描。结果 急性鼻窦炎 38例占 35 2 % ,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 ,CT值 15~ 38Hu ,其中伴有筛窦炎症 31例 ,额窦炎症 9例 ,蝶窦炎症 13例 ,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 5例 ,腺样体肥大 2 8例 ;慢性鼻窦炎 5 6例占 5 1 9% ,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 ,CT值 30~ 6 5Hu ,其中伴息肉样鼻窦炎 16例 ,粘膜下囊肿 19例 ,鼻腔息肉6例 ,上颌窦窦壁骨质硬化增白 3例 ,腺样体肥大 41例 ;变态反应性鼻窦炎 11例占 10 2 % ,CT值 2 5~ 45Hu ,均表现为沿窦壁波浪状密度增高影 ;鼻窦正常发育变异患儿 3例占 2 8% ,CT值 - 170~ - 36 2Hu。结论 鼻窦炎性疾患治疗前做鼻窦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 ,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5.
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重要皮质下损害特征,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CSVD传统影像学特征中,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步态障碍最为相关,且以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WMH)和幕下WMH为著;WMH严重程度与步态障碍可能是一种阈值关系,即仅重度WMH影响步态活动。在GMV及CTh方面,CSV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少和皮质变薄均与步态障碍密切相关。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发现CSVD步态障碍患者存在着包括高级认知控制和下行运动纤维束在内的广泛白质微结构受损,且不同的白质纤维结构可能与不同的步态损害特征有关。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CSVD步态障碍神经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包括发病在6 h以内拒绝溶栓治疗的患者)。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从使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均已给予咀嚼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入院后(包括入院当天)开始,研究组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3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入院时的NIHSS评分、总有效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以及对比2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1年中脑梗死的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3周后,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在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中,研究组脑梗死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脑出血事件的发生。 结论 对于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时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且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7.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引起 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CSVD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CSV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 和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以及对本病缺乏共识,均可影响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为了给CSVD的 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增加特异性药物的选择,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 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联合起草本共识。期望规范CSVD相关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CSVD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与tau蛋白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8例SIVD患者、42例伴皮层下血管性特征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V)患者以及3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β38、Aβ40、Aβ42、总tau(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水平。结果: SIVD组的Aβ40水平均显著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Aβ38和Aβ4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VD组的tau水平均显著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p-tau水平均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Aβ40和tau蛋白可以作为SIV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过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突发性聋70例70耳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40耳)、对照组30例(30耳),治疗组采取鼓室穿刺注射甲泼尼龙+利多卡因,3次/周,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耳鸣匹配等),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40例(40耳),耳鸣改善22耳,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痊愈+显效8耳,有效19耳,无效13耳,有效率67.5%;对照组30例(30耳)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确实有效,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0.
剑桥老年认知量表在帕金森病认知测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测评帕金森病(PD)认知损害的可行性及敏感性.方法 运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CAMCOG-C等认知量表测评PD认知功能;PD统一评分量表.运动(UPDRS-motor)及Webster-评分评定PD的运动功能;PD分期采用Hoehn-Yahr分期.结果 89例PD中33例MMSE≤24,与56例MMSE>24的PD比较,两组间年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Hoehn/Yahr分期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而Web-ster评分、UPDRS-momr差异无显著性;89例PD中47例CAMCOG-C<80,与42例CAMCOG-C≥80的PD比较.两组间ADL、Hoehn/Yahr分期、Webster评分及UPDRS-moto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与50例正常老年人相比较,56例MMSE>24的PD在CAMCOG-C亚分中语言(语言表达)、记忆(远记忆、近记忆)及执行功能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结论 CAMCOG-C是测试PD认知功能的有效工具,较MMSE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