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9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4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238篇 |
预防医学 | 9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7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9篇 |
肿瘤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目的 对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布以来卒中遗传学、基因组学领域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一代测序(2000—2007年)、全基因组分型芯片(2008—2015年)和二代测序(2016年至今)为代表性技术,将2000年至今划分为3个阶段。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脑血管病领域发表的遗传学、基因组学方面的英文文献,对文献的发表时间、地区、研究机构等信息进行汇总,使用VOSviewer 1.6.18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使用H指数评估论文产出数量与论文水平。结果 共纳入8833篇英文文献。美国是卒中遗传学、基因组学领域文献的最主要贡献者,发文量高达3291篇,H指数为182,发文量和H指数在所有国家/地区中均居首位。中国发文1765篇,H指数为66,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10位。国际卒中遗传学联盟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联盟和主要负责人的发文量居所有作者的前20名。卒中遗传学、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从早期的关联分析和荟萃分析,逐步过渡到近几年兴起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论 在卒中遗传学、基因组学领域,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发文总量... 相似文献
34.
细胞因子、粘附分子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已成为当今社会第三位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6%~8%,并占因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的22%~25%。尽管诊断治疗SAH有了长足进展,但其预后仍不理想,有近半数的患者死亡,大约15%留有重度残疾,只有20%~35%恢复一般或较为理想。脑血管痉挛是SAH后常见而致命的并发症,已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SAH患者中近70%的患者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动脉痉挛,20%.30%患者有临床表现。尽管应用最佳的治疗方案,但仍有近50%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脑梗死。目前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但现已进行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颅内动脉瘤起病隐匿 ,发病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 ,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预后的预测方法很多 ,但均不精确。多因素分析有助于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为了把七年制医学生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华西临床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在对2002级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采取了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的教学方式,较早地训练了学生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理解及评价文献等方面的能力.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若稍加改进,可在今后的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内小血肿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脑内小血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3例,分别行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和非手术治疗,出院时主要对生存病例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ADL能力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得分61~100分(生活自理)病例数占本组总病例数的77.35%。非手术组占本组总病例数的39.62%。两组ADL能力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用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内小血肿操作简便,疗效好,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p38调节/激活蛋白激酶(PRAK)不同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后,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将克隆在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上的野生型PRAK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其无活性突变体PRAK(T182A)、活性突变体PRAK(T182D)、无激酶活性突变体PRAK(KM)、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PRAK(NLSm)及核输出信号缺失突变体PRAK(NESm),随后转染NIH3T3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和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经测序鉴定各种PRAK不同突变体正确无误后,在NIH3T3细胞中得到高量表达;融合蛋白发出的绿色荧光表明,在静息状态下,野生型PRAK(WT)、PRAK(182A)、PRAK(182D)、PRAK(KM)和PRAK(NESm)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而PRAK(NLSm)在细胞中均匀分布;在受到NaAsO2刺激后,PRAK(WT)和PRAK(KM)移位出核,而PRAK(182A)、PRAK(182D)和PRAK(NESm)失去了移位出核的能力,PRAK(NLSm)则与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PRAK不同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且不同的突变体能够影响PRAK的细胞内定位.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