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对血府逐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辨证。[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截至2015年12月已经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纳入单独使用血府逐瘀方或者合并西医常规用药,与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疗效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将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局的效应指标以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来表示。[结果]共有10篇文献7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合并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00 01,RR=1.27,95%CI=[1.19,1.37],且尚未见有关血府逐瘀方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结论]血府逐瘀方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面,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质量较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等因素影响,需要更加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血府逐瘀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2.
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毒性作用,部分初诊为2型糖尿病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很快达到正常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重建饮食调整和运动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反应性[1].本研究主要分析短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合并焦虑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18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门诊病人,UPDRSIII评定患者开期的运动功能,Hoehn-Yahr分级判定病情严重程度;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ness scale,ESS)评价患者白日思睡严重程度。分别以病程、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ESS评分、HAMD评分为自变量,HAM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81例患者中75例焦虑,焦虑发生率41.44%,焦虑量表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项目为紧张、会谈时行为表现、生殖泌尿系统症状、失眠。HAMA均分18.92±3.404。PD焦虑的严重程度与ESS评分、L-DOPA用量、HAMD评分相关。结论:焦虑是帕金森患者常见伴发症状,与睡眠障碍、L-DOPA使用、抑郁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近视患病率在全球范围逐年增高,随之导致诸多眼健康问题和社会学影响。近年来,视网膜周边离焦被证实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改变视网膜的周边离焦状态能够显著影响近视发展和正视化进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临床中尚无能够完全控制近视的方法,现有的主要方法包括硬性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镜、多焦软镜等均被证实与视网膜周边离焦紧密相关,本文将总结归纳周边离焦相关的控制手段的发展、控制效果。并对国内外视网膜周边离焦与近视防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回顾,提出周边离焦防控近视的潜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各种防控手段的效果或研发新的防控措施以及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发展速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五皮饮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BATMAN-TCM数据库检索五皮饮有效活性成分。利用OMIM、Drug Bank、PharmGkb、GeneCards、KEGG、DisGeNET、CTD 7个数据库检索关于荨麻疹疾病的相关靶点。其次在Cytoscape 3.7.0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并基于STRING数据构建五皮饮治疗荨麻疹靶点高置信度互作网络;同时根据拓扑分析参数筛选出治疗荨麻疹的核心靶点。随后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药物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检索中药复方五皮饮药物有效成分21种,靶点基因738个,检索荨麻疹疾病靶点共730个,共交集117个靶点基因,筛选后得到11个核心靶点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五皮饮主要参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炎性反应、对细胞外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五皮饮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不同时期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为T2DM组,再根据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亚组,微量白蛋白尿(MA)亚组,临床肾病(CA)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胰岛素泵对T2DM组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酪氨酸(3-NT)、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T2DM组8-OHdG、3-NT、HbA1c、BUN、Cr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NC组,且随着UACR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SH、SOD水平低于NC组(P<0.05),且随着UACR增加而降低,但NA、MA、CA组间GSH、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T2DM组血压、血糖、TG、TC、LDL-C、HO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NA、MA、CA组8-OHdG、3-NT水平降低;GSH、SOD水平升高。但NA、MA组变化较CA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8-OHdG、3-NT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正相关,GSH、SOD和HbA1c、病程、HOMA-IR及FPG呈负相关。结论 CKD早期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延缓或阻止向临床肾病期和终末期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对小鼠米色脂肪细胞适应性产热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和real-time PCR检测SIRT6对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呼吸的调控作用及产热基因表达的情况;在HEK293A细胞和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SIRT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沉淀(IP)实验检测SIRT6对PGC-1α乙酰化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IRT6对PGC-1α转录辅激活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SIRT6可增加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的氧气消耗速率,上调产热基因的表达,Co-IP实验说明SIRT6与PGC-1α存在相互作用,IP实验表明SIRT6会去乙酰化PGC-1α,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SIRT6会协同增强PGC-1α的转录辅激活活性。结论:SIRT6通过去乙酰化PGC-1α增强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的适应性产热,从而促进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血管内皮功能的情况。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陆军总医院体检筛查失眠患者(n=109)和健康人群(n=98),采用血管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 PAT2000(以色列,Itamar.公司)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比较两组RHI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HI水平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失眠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0±0.56)vs.(2.43±0.18),P0.01]。结论失眠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9.
自2001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医学教育积淀,明确提出了“少教多学,导学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临床医学学生开展改革。历经十余年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地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架构,并建立了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PBL教学模式。该模式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学组织、教学条件与保障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改革,为全国兄弟院校的整合课程改革提供范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韩在祺  肖艳芳  郝乘仪  冯波  姚璐 《卫生研究》2020,(2):325-326,335
目的探索萝卜苷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取12周龄雄性db/db小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萝卜苷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100 mg/kg萝卜苷水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每周监测小鼠体重,于第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第9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血糖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mg/kg萝卜苷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从第2周至第8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TC、LDL-C和血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T和ITT实验结果显示萝卜苷组小鼠具有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结论萝卜苷不仅能够抑制db/db小鼠体重增长,还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稳态,并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