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对10例儿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MA)患者进行分子诊断.方法 提取10例SMA患者和其19例家系成员(患者的父母)以及2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的基因组DNA.常规PCR扩增SMN基因第7外显子(E7),PCR产物经Dra I酶切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时行特异性PCR扩增SMN1和SMN2的E7.结果 常规PCR中,所有10例SMA患者的SMN1 PCR产物(189bp)全部被Dra I切割,所有39例对照组成员(包括19例家系成员和2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的SMN1 PCR产物仅有部分可被Dra I切割.在位点特异性PCR中,所有10例SMA患者只有SMN2的E7扩增,所有39例对照组成员既有SMN1、也有SMN2的E7扩增产物.结论 所有10例SMA患者可见SMN1纯合性缺失.所有39例对照组成员未见SMN1纯合性缺失.本研究采用PCR-RFLP和位点特异性PCR相结合,相互佐证,形成一套特有的分子诊断方法,确保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
偶发分枝杆菌 (M .fortuitum)为非典型分枝杆菌之一 ,其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对其致病性、感染特点和耐药性 ,以及分子生物学现状 ,作一个初步分析和简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年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分析183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情况,对比不同年龄段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原代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骨髓有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没有明显差异,单个核细胞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收获原代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细胞增殖速度有明显差异(P<0.01).年轻组、中年组收获原代MSC细胞明显多于年老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年老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增殖能力衰退,在干细胞临床治疗中,不适宜从老年患者中获取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对4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应用变性HPLC技术检测了4个ALD家系的ABCD1基因,并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确证突变位点。结果所有患儿的母亲,患儿2、患儿3、患儿4弟弟及其表弟与正常对照的PCR产物混合物,均出现变性HPLC洗脱双峰,而正常对照均为单峰,提示相应基因片段存在突变位点。上述出现异源双峰的PCR产物经直接测序,证实了相关突变的存在:患儿1母亲为fs Glu471突变携带者;患儿2存在S108X突变;患儿3存在R617C突变;患儿4弟弟和表弟均存在A141T突变。结论 变性HPLC能有效地检测ABCD1基因突变,并为进一步地基因突变筛查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术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未触及睾丸的隐睾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腹腔镜下12例(13侧)隐睾探查的诊治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13侧,共发现11侧睾丸(84.6%),2侧缺如(15.496)。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2例3侧,Fowler—Stephen二期手术2例,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出现轻度腹胀5例,皮下气肿7例。11例获得随访,未见下降睾丸回缩或萎缩,亦未见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小儿隐睾探查术,具有安全、微创、准确、恢复快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可以改进。  相似文献   
86.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修饰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在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各有不同。目的:对比3种新型化学转染试剂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瞬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FugeneHD、LipofectamineLTX及Attractene分别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转染试剂的转染效率,锥虫蓝染色观察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率。结果与结论:LipofectamineLTX转染效率最高,显著高于FugeneHD和Attractene[(32.50±2.12)%,(4.30±0.64)%,(1.70±0.08)%,P<0.05]。LipofectamineLTX转染后的细胞生存率略低于FugeneHD及Attractene,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9.8±6.3)%,(92.4±4.2)%,(106.6±3.9)%,P>0.05]。提示LipofectamineLTX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为理想的化学转染试剂。  相似文献   
87.
目的构建R617C、P508L和G512S突变型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野生型pGEX-4T-2-NBD原核表达载体为模板,通过体外诱导突变构建突变型表达载体,序列分析鉴定R617C、P508L和G512S突变重组子。结果突变型重组载体测序结果与患者的突变位点完全符合;表达产物的12%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也显示,约40.5×103的特异性区带能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识别,与预期的结果相符;通过GST蛋白纯化试剂盒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结论 3个ALDP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突变对ALDP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了解X-ALD的分子发病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8.
背景: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修饰和操作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在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各有不同。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化学转染试剂转染含不同启动子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在人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采用Fugene HD和lipofectamine2000分别转染无滋养层培养的H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克隆,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载体pCAG-EGFP、pEGFP-N3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结果与结论:Fugene HD转染的pCAG-EGFP、pEGFP-N3两种载体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分别为(42.45±3.32)%、(25.95±1.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pCAG-EGFP、pEGFP-N3两种载体在H9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分别为(1.94±0.18)%、(1.49±0.33)%。采用Fugene HD转染的表达效率均高于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表达效率(P〈0.05)。结果显示在人胚胎干细胞的H9细胞系中,Fugene HD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lipofectamine2000;CAG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显著高于CMV启动子。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3名来自不同家系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携带者所怀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在采用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母体基因组DNA污染后,分别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胎儿的羊水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胎儿1和携带者1的分析结果完全一样,均出现洗脱双峰,并经DNA测序证实,该胎儿为S108X突变携带者;胎儿2、胎儿3和正常对照一致,均为洗脱单峰,经DNA测序证实,这两个胎儿的基因组DNA上均不存在基因突变(R617C突变和1801.02del AG突变)。结论胎儿1带S108X突变,为ALD携带者;胎儿2不带R617C突变,为正常纯合子;胎儿3不带1801—02del AG突变,为正常半合子。  相似文献   
90.
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腹膜后腔的建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6月~2007年2月,对86例后腹腔镜手术采用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并完成手术,术中将第1个穿刺点位置改进为腋中线髂嵴上1~2cm,以Veress针穿过腰背筋膜的突破感判断穿刺深度,并自行设计水囊扩张后腹膜腔。结果8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建立腹膜后腔时间5~13min,平均8min,仅1例水囊破裂。手术时间23—22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10-160ml,平均40ml,均无腹膜、腰大肌等损伤,无trocar旁漏气。轻度皮下气肿8例,术后1—2d内吸收。住院时间4~25d,平均9d。79例随访2—18个月,平均8.6月,未见并发症。结论改进的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简单、省时、安全、效果好,手术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