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contours marching cubes算法,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图像显示效果更好,较清晰地反映了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23.
颞下颌关节盘的解剖形态及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3 2例颞下颌关节盘的大体形态 ,测量前、中、后带关节盘内、中、外 1 3的厚度 ,对关节盘及骨性关节面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关节盘形态表现横椭圆形 ,上、下形态不一致性。关节盘周围厚 ,中间薄 ;后带最厚 ,其中部最厚 ,中带最薄 ,中、外部最薄。有 1个关节盘穿孔。重建显示关节盘形如帽状 ,适应骨性关节面的形态。结论 关节盘的形态与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关。三维重建有助于全面认识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及功能 ,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4.
喉软骨薄层横断面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供数字化可视人体有关喉软骨横断面的形态学资料和数字化可视模型,为影像学诊断及喉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从第三军医大学可视化研究组采集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提取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断层图像,观察喉软骨的形态结构,在SGI工作站上利用面绘制方法对喉软骨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喉软骨及其骨化区,重建结构逼真,能展示喉软骨的真实面貌。结论 该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喉软骨的可视化模型,反映喉软骨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关系。该结果有望应用于喉外科手术的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25.
颞骨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对颞骨及相关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为耳科手术及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人体颞骨内颈内动脉,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及乙状窦,颈静脉球,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可以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将颞骨透明可清晰显示各内部结构的空间关系,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长度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 颞骨计算机智理建图像可以单独显示或联合显示,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并能精确测量颞骨各结构的径线数据,为耳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6.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集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张绍祥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5):394-396
目的 建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 (Chinesedigitizedvisiblehumanfemale)。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女性 ,2 2岁 ,身高 162 0mm ,体质量 5 4kg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 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头部为 1 5mm ,其余部位为 3 0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为 0 2 5mm ,其他部位为 0 5mm ,全身共计 3 64 0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13 1 0 4GB。结论 ①经文献检索和查新 ,仅见美国Colorado大学于 1995年 12月完成了 1例女性人体标本的数据采集。本研究结果增添了新的一例女性可视化人体的数据资料 ,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 相似文献
27.
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张绍祥 王平安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谢永明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7):563-565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包括1例男性和1例女性)数字化可视见人体结构数据集(男性为2518个横断面,总数据量为90.648GB;女性为3640个横断面,总数据量为130.04GB后,分别在SGI图像工作站和P4微机上,先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然后经过在每幅图像上预留的定标点进行对位配准。重建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重建;二是面绘制(Surface rendering)重建。结果 在SGI工作站和微机上分别实现了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可视化。并且,通过革新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中国首套数字化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结论 ①经过可视化研究检验,本研究组采集的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符合三维可视化的要求。⑧本研究建立起来的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平台,形成了数字人体解剖学和虚拟外科于术的雏形。③经过数据分割、分类、配准和绘制重建起来的人体器官或局部模型为在计算机卜细致表达人体仝身的复杂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耳三维重建及虚拟内窥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人体耳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探索虚拟耳内窥镜在内耳解剖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SGI工作站上对耳部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并模仿耳内窥镜对中耳、内耳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获得耳部可视化模型,应用虚拟内窥镜可清楚显示中耳及内耳结构三维形态。结论 虚拟耳内窥镜观察有助于分析阐明耳内部结构的三维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耳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及耳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9.
男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男性盆底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SGI工作站上对盆底解剖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肛提肌由四部分组成,在薄层断面图像上可通过其所在不同层面和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清楚地将它们分开.盆底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前列腺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盆底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virtual model of the temporal bone for improving 3-dimension (3D) vi-sualization of the inner ear. Methods:Plastin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make equidistant serial thin sections 1.0 mm in thickness. On SGI workstation, a Contours q-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was selected to recon-struct the temporal bone and intratemporal structures in 3D, then to view the middle ear, inner ear, and in-tratemporal structures which imitate the scenes observed by the traditional endoscopy. Results: The virtual model of the temporal bone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ith all reconstructed structures being represented individually or jointly and being rotated continuously in any plane. Virtual endoscopy improved 3D visualiza-tion of the middle ear, inner ear, and intratemporal structures. 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ed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medical students to rehearse or review the surgeries on this part and for the surgeon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for operation. Virtual otoscopy stands as a promising ne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for elucidat-ing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 of the middle ear, inner ear, and intratempor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