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Changes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Graves'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immune mechanism of Graves' diseases (GD) and the roles of regulator T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In 32 patients with GD (GD group) and 20 healthy volunteers (control group),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 cells, MACS to isolate CD4^+ CD25^+ cells, RT-PCR to assay the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ELISA to test the leyel of IL-10,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 T cells between G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secretion of IL-10 and expression of FOXP3 in GD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ough the propor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the patients with GD, the functions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weakened, which might be a pathogenic factor in G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方法: 获取并培养正常人的A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巢蛋白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 结果: A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ASCs表达相关抗原CD29和CD105,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不同扩增代数的ASCs经诱导剂的作用可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巢蛋白基因及NF、NSE均呈阳性表达。 结论: 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SCs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以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定向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人脐静脉,10g/L胶原酶Ⅱ消化脐静脉内皮细胞,以IM D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检测其生物学特点;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化学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分化前后细胞上的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脐静脉来源的细胞呈纤维样贴壁生长,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诱导分化后,大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出现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论:人脐静脉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交通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实现局部血流的急速调节,其结构、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颅椎管内出血、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肺综合征、应急性溃疡等,本文就其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氨磷汀在体外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损伤的影响,为其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CML患者的骨髓细胞,应用极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来源的MSCs,并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按实验分组分别加入氨磷汀(氨磷汀组)、足叶乙甙(VP-16组)、氨磷汀和足叶乙甙(联合处理组),并设没有处理的对照组。在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计数MSCs,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免疫表型及凋亡率;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检测MSCs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MSCs生长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磷汀组的MSCs生长未受明显影响,联合处理组MSCs的生长显著好于沿16组。培养48h后,对照组、氨磷汀组、联合处理组和VP-16组的MSCs凋亡率分别为(4.9±0.8)%、(5.6±1.2)%、(18.7±3.4)%和(33.8±5.1)%,氨磷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VP-16组(P〈0.05)。形成粒-单核系集落、红系集落和多系集落的产率,氨磷汀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VP-16组(P〈0.05)。氨磷汀作用前后未见MSCs免疫表型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氨磷汀在体外对CML患者骨髓来源MSCs的增殖、凋亡、造血支持能力以及免疫表型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足叶乙甙对MSCs所致的生长抑制及功能损伤,提示在预处理中加用氨磷汀可能成为促进C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获取CML患者的骨髓MSCs,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分析骨髓MSCs染色体核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CML来源的骨髓M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表达相关抗原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1、CD13、CD34、CD45、HLA—DR;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且具有正常的核型;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NF、NSE呈阳性反应。结论CML患者骨髓中可以分离培养MSCs,它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与配型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比较,评估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行血缘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计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血缘相关HSCT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MSD-HSCT组(n=33)与haplo-HSCT组(n=35).所有患者疾病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版)中相应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诊断符合恶性血液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对两组患者及供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HSCT后两组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HSCT方案、输入造血干细胞数及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预处理方案类型及干细胞移植类型、供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MSD-HSCT组与haplo-HSCT组患者疾病种类分布,疾病状态分布,供、受者间血型匹配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2.313、2.809、3.420,P=0.678、0.094、0.331);但MSD-H SCT组患者年龄大于haplo-HSC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10).②MSD-HSCT组患者输入单个核细胞(MNC)数为(15.0±3.8)×108/kg,haplo-HSCT组为(16.3±4.2)×108/k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7,P=0.206).MSD-HSCT组患者输入CD34+细胞数为(5.8±3.1)×106/kg,haplo-HSCT组为(6.8±2.7)×106/kg,两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294).③MSD-HSC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2.7±2.9)d,早于haplo-HSCT组的(16.1±4.8)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0,P=0.001);MSD-HSCT组患者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7±4.9)d亦早于haplo-HSCT组的(16.1±7.9)d,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16).本研究68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MSD-HSCT组与haplo-HSCT组供、受者嵌合度均为完全嵌合.④两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生率(18.2%比22.9%)、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生率(39.3%比26.9%)、植入综合征(ES)发生率(0比2.9%)、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率(24.2%比45.7%)、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发生率(3.0%比2.9%)、肝静脉阻塞性疾病(VOD)发生率(3.0%比2.9%)、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率(0比2.9%)、疱疹发生率(24.2%比14.3%)、细菌感染发生率(33.3%比20.0%)、真菌感染发生率(12.1%比20.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9.1%比5.7%)、继发肿瘤发生率(3.0%比0)、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综合征(RPLS)发生率(0比2.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27、1.551、0.957、3.429、0.002、0.002、0.957、1.089、1.551、0.778、0.284、1.076、0.957,P=0.634、0.336、0.328、0.064、0.966、0.966、0.328、0.297、0.213、0.378、0.594、0.299、0.328).⑤截至2015年9月1日,MSD-HSCT组共计21例患者存活,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4%,复发率为18.2%,平均生存时间为(34.7±4.2)个月,3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60.6%、56.0%.haplo-HSCT组23例存活,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4.3%,复发率为5.7%,平均生存时间为(27.3±3.2)个月,3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61.9%、58.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2.543、0.032,P=0.111、0.858);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537,P=0.129);两组患者3年OS率及D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7、0.032,P=0.706、0.694).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MSD-HSCT后,造血重建时间早于接受haplo-HSCT者,但二者的OS率、DFS率、复发率、死亡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相近.hap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与MSD-HSCT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检索TKIs联合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Ph+ALL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全面检索得到892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篇文献,总共872例患者,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组13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7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组与异基因组相比,二者总体生存率(OR=1.14,95%CI:0.77~1.70,P=0.52)、无病生存率(OR=1.35,95%CI:0.56~3.28,P=0.50)、非复发死亡率(OR=0.42,95%CI:0.00~60.76,P=0.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能耐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ALL患者,TKIs联合自体移植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