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神经外科加强医疗病房的获得性细菌感染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加强医疗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天坛医院NSICU1995-1998年4月所有细菌分离株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阳性(G^+)球菌比例从1995年30%升至1997年40%,其中耐苯唑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葡萄球菌的81%。G^-杆菌中,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分别占36%,33%,11%。伊米 相似文献
72.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行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4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术后留置引流管和术后头部CT显示颅内出血为危险因素(OR0.05)。结论本院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0%,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花费明显增加,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对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并评估诊断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微流控芯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7—2016年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菌与全国耐药监测网CHINET流行病学数据,结合文献报道的耐药菌分子流行病学信息选取靶病原体与耐药基因参数,共选取10项微生物鉴定参数(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与15项耐药基因参数(mecA,vanA,vanB,aacC1,aadA1,bla_(CTX-M-1),bla_(CTX-M-9),bla_(GES-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la_(OXA-66),bla_(KPC-2),bla_(IMP-4),bla_(VIM-2))纳入微流控芯片设计。以MALDI-TOF MS鉴定、PCR检测耐药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表型、ESBLs筛选试验为参比方法,用建立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13株已知菌种的菌液进行初步验证性能,检测108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临床应用价值评价。结果 13株已知菌株标本的鉴定率与耐药基因的一致率均为100%。108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检测中,微流控芯片的鉴定结果与MALDI-TOF MS分析的一致率高达94.44%;微流控芯片的耐药基因分析与微量肉汤稀释法/ESBLs筛选试验的一致性评价显示,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苯唑西林、万古霉素与ESBLs的表型与基因型的一致率均大于90%。结论微流控芯片快速准确,在微生物鉴定及耐药性预判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4.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共有252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其中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7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50例,汽化电切术32例。结果 术后继发出血18例,其中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5例,占该组7.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2例,占该组8.0%;汽化电切术1例,占该组3.2%。术后24h内出血见于前列腺切除创面渗血、静脉窦破裂出血、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电切综合征、导尿管球囊移位或破裂、凝血机制障碍等;远期出血见于电切创面焦痂脱落、剧烈活动、前列腺切除创面感染等。18例全部治愈,无再次继发出血。结论 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规范操作及严密止血,术后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及积极治疗,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患者,15岁。因左阴囊包块伴红肿痛0.5个月入院。0.5个月前不慎碰伤阴囊左侧,当时感疼痛坠胀不适,自扪及左侧阴囊增至约“鹅蛋”大小,无畏寒、发热,未就诊。左侧阴囊增大迅速,疼痛加重。B超检查可能为睾丸肿瘤并鞘膜积液,炎性肿大待排。体检:左侧阴囊增大明显,皮肤潮红,扪及皮下15cm×10cm×10cm包块,质韧,张力高,沉重感,与皮肤无粘连,托高阴囊疼痛无加重,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及肝脾未见异常。CT检查示左侧睾丸体积增大,约12.9cm×8.3cm×8.2cm,考虑为睾丸血肿?睾丸肿瘤?检查血AFP为…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顺应性检测数据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顺应性标签的设置等方法,更客观真实地反应患者膀胱功能状况。方法通过对193例BPH患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89例以及不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104例)尿流动力学检查过程中使用技术的变化,分析引起检测结果数据异常的原因,并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结果对于合并OAB的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设备自动生成的膀胱顺应性比值(BC值)误差发生率较高;对于低顺应性患者,灌注速度对BC值有明显干扰;对于合并重度OAB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数据重复性差。结论对于合并OAB的BPH患者,应注意低速灌注,修正顺应性标签的设置使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更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14年11月北京天坛医院NSICU所有细菌分离株及药敏结果,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比较2014年1~11月病房总体分离细菌与颅内感染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NSICU病房分离细菌5409株,其中痰标本91.57%、脑脊液3.85%、其他4.58%;革兰氏阴性菌3987株,革兰氏阳性菌1422株;排前5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340株、不动杆菌属13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22株、克雷伯菌属58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9株。其中2007年1月~2014年11月颅内感染分离菌株革兰阴性菌66株,格兰阳性菌60株。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常见的不动杆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大部分对常见的抗菌药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广泛耐药,但颅内感染分离菌株对头孢唑肟及磺胺类敏感;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中多见的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依旧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NSICU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中以肺部感染为主,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广泛耐药的不动杆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明显增多。而NSICU内的颅内感染的致病菌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比例差别不大,且其耐药率与病房分离总体一致,但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唑肟及磺胺类敏感。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76例住院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脓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各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9.68±16.74)min和一次结石清除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9.56±14.58)min和57.89%(P均<0.01);术中出血量(75.96±12.33)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0.89±13.28)ml(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64±1.27)d vs(5.68±1.32)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在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1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 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脓毒血症(2.63%)及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5.26%)稍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53%和1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两种通道对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率会否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呼吸病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LRTI)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迁 ,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回顾调查1 998— 2 0 0 2年天坛医院呼吸病房院内LRTI患者的痰培养结果 ,药敏用MIC法测定。结果 :共检测出病原菌 43 0株。革兰阴性 (G- )杆菌 (GNB) 73 % ,比例逐年下降 ;其中非发酵菌群 64% ,比例上升。革兰阳性 (G+ )球菌 (GPB) 2 7% ,比例逐年上升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3 2 % ,比例上升 ,耐甲氧西林SA(MRSA) 2 6% ,比例上升。细菌耐药率逐渐上升 ,仅GNB对亚胺培南、GPB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上升较慢 ,分别为 1 7%、0。提示 :院内条件致病菌的比例上升 ,耐药率上升 ,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少数药物成为院内感染治疗的主力药物。要改善现状 ,需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