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母婴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F、S1、S2、S3、S4组,F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2 μg/ml芬太尼,S1~S4组分别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0.3、0.4、0.5、0.75 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镇痛前后母婴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变化.发现各组镇痛后VAS评分较镇痛前明显下降,S2、S3、S4组镇痛后5~10 min VAS评分低于S1、F组;镇痛后各组母血ET水平明显下降.认为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延缓母婴NO水平降低,降低ET水平,有利于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总结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elective amygdalohippocampectomy,SAH)对颞叶内侧癫痫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颞叶内侧患者47例,记录术后重要并发症,随访术后1年癫痫发作频率.结果 术后无偏瘫、失语、死亡.术后1年EngelⅠ级36例(78.3%) Engel Ⅱ级4例(8.7%),Engel Ⅲ-Ⅳ级6例(13%),失访1例.结论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安全、控制发作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43.
目的观察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对颞叶内侧癫痫的发作控制效果是否有差别。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前颞叶切除术的67例颞叶内侧患者为A组;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46例颞叶内侧患者为B组;统计分析两组术后1年发作控制为Engel I-II级和Engel III-IV级的人数。结果 A组Engel I-II级56例(83.58%),Engel III-IV级11例(16.42%);B组Engel I-II级40例(86.95%),Engel III-IV级6例(13.05%)。经χ2检验两组术后对MTLE发作的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43,P0.05。结论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对颞叶内侧癫痫发作都能获得良好的控制,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T)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HS-10296处理MDA-MB-231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存活率;集落克 隆法检测HS-10296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C-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自噬抑制剂氯喹预处理后分为不含药物的对照组、单用氯喹组、单用HS-10296(4、6 µmol/L)组和两者联合组,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对HS-10296的敏感性变化;Western blot分析HS-10296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以及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CCK-8和集落克隆结果显示,HS-10296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1),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8.393、2.777、2.016 µmol/L。JC-1与流式细胞术显示HS-10296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8 µmol/L HS-10296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21.63±2.97)%。电镜观察到经HS-10296处理后,细胞内出现自噬囊泡,使用氯喹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到抑制自噬可增强HS-10296诱导的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显示经HS-10296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出现活化形式,并对其底物PARP进行剪切。自噬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HS-10296可抑制细胞内EGFR及AKT蛋白的磷酸 化。结论 HS-10296可通过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245.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以减少冠脉造影检查后穿刺点的出血问题。方法:于2013年9月通过自愿、自发的方式组成了QCC小组,本圈由8名护士组成,确定圈小组名称为护心圈,通过头脑风暴法、上级政策及内容的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各圈员进行评分后确立活动主题,严格按照品管圈的PDCA步骤,实施持续改进,在本科辅导员的帮助下完成了此项活动。结果:经过圈辅导员、圈长及圈员近5个月的努力,逐步逐条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整理并统计活动数据,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后穿刺点的出血率呈降低趋势,,收到了很满意的效果,同时因冠脉造影检查后穿刺点的出血率有了明显的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减少了冠脉造影检查后穿刺点的出血。  相似文献   
246.
系统性红斑狼疮487例住院患者发热的病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的病因,活动性发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SLE伴发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共有487例SLE住院患者伴发热,其病因为:感染265例、疾病活动206例、活动合并感染8例、肿瘤4例,其他4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61.3%,皮肤黏膜10.9%,中枢神经系统9.1%.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77.4%,真菌13.5%,病毒7.8%.大部分SIN活动性发热患者(81.0%)在给予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00 mg/d治疗1~5 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C4、CH50下降.贫血,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滴度升高,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高与活动性发热相关;原发病病程长,发病年龄大,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整个病程中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高,以及发热前6个月曾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与感染性发热相关.结论 感染和疾病活动是导致SLE住院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两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慎重并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SLE发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7.
目的:研究黄芪发酵产物(HF)拮抗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干预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普深组(0.3 g/kg)及HF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g/kg),每组10只,根据文献方法采用吸入脂多糖法复制小鼠ALI模型,各组处理4周后,采用近红外荧光系统对小鼠活体成像进行观察,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6、IL-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LR4的表达,并进行肺部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荧光信号最强,各给药组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的荧光信号。与模型组比较,舒普深组、HF中剂量组、HF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不同程度的增加(P <0.05,P <0.01);HF中剂量组的TNF-α、IL-6的水平降低(P <0.05);HF高剂量组的TNF-α、IL-1、IL-6的水平降低(P <0.01,P <0.05);HF高剂量组TLR4表达水平降低(P <0.05)。病理学研究表明,HF能够降低脂多糖...  相似文献   
248.
冯颖  王冲  程兆俊  周文静 《浙江医学》2023,45(17):1842-1846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禁欲天数和年龄对精子活力,特别是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交互影响,以指导辅助生殖技术 治疗中的最佳禁欲天数。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进行精液常规检 查的成年男性 8 418 例,以 5 周岁为一阶段将 8 418 例成年男性分为 5 组:≤25 周岁、26~30 周岁、31~35 周岁、36~40 周岁和> 40 周岁;根据 WHO 建议禁欲 2~7 d,将禁欲天数细分为 7 组:≤2 d、3 d、4 d、5 d、6 d、7 d、>7 d。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明确 禁欲天数和年龄对成年男性精子活力的交互影响。 结果 多因素方差分析明确禁欲天数和年龄存在交互作用,对前向运动精 子总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90,P<0.05,偏 η2 =0.005)。进一步分析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单独效应,不同禁欲天数对≤ 25 周岁(F=3.138,P<0.05,偏 η2 =0.002)、26~30 周岁(F=33.341,P<0.01,偏 η2 =0.023)、31~35 周岁(F=15.342,P<0.01,偏 η2 =0.011)、36~40 周岁(F=13.104,P<0.01,偏 η2 =0.009)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均有影响;对上述 4 组中不同禁欲天数的前向 运动精子总数进行成对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年龄段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有显著差异的禁欲天数组合。 结论 禁欲天数和年龄对 成年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存在交互作用;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时,为获得最多数量的前向运动精子,建议≤25 周岁男性 禁欲 7 d,26~40 周岁男性禁欲 5~7 d,>40 周岁男性禁欲 3~7 d。  相似文献   
249.
周莉  周文静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149-152
目的 应用ADA龋病风险评估对3~6岁儿童进行龋病分级管理,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0例3~6岁患儿,随机分为试验 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依据美国牙科协会(ADA)提出的ADA龋病风险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并 根据风险等级,进行个性化、多维度的早期生物学预防和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的口腔临床治疗。 观察两组干预1年后的龋病发病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龋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经过龋病分级管理1年后试验组龋病发病率为3.33%,新增龋均为0.05,低于对照组的 18.3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ADA龋病风险评估对3~6岁儿童进行龋病分级管 理可以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50.
目的评估发作间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在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9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行术前评估的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9例患者, 其中26例为儿童患者。术前根据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VEEG)、头颅结构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等评估致痫区。所有患者均行发作间期ASL检查, 采用视觉阅片对ASL扫描获得的脑血流(CBF)影像进行定性分析, 确定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及分布模式, 分析异常灌注部位与多学科会诊和立体脑电图(SEEG)确认的致痫区的一致性。结果 29例患者中, 术前评估28例(97%)致痫区明确, 其中25例行手术治疗;1例(3%)不明确, 行内科治疗。29例患者中, 26例(90%)存在CBF影像异常, 其中19例(66%)为局部低灌注, 5例(17%)为局部高灌注, 2例(7%)为局部低灌注与高灌注共存, 3例(10%)无灌注异常区域。23例(79%)ASL结果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 2例(7%)部分一致, 4例(14%)不一致。4例存在发作间期近持续局灶性癫痫样放电的患者中, 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