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8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7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41篇 |
内科学 | 7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111篇 |
综合类 | 263篇 |
预防医学 | 107篇 |
眼科学 | 39篇 |
药学 | 16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1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81.
目的:探讨线粒体呼吸链膜电位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探针JC-1对外周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标记,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及正常组膜电位改变情况。结果:海洛因白质脑病组与正常组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结果分别为0.24±0.07和0.18±0.05,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线粒体膜电位活性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它是线粒体调亡信号,推测本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烫吸过程中产生的毒物使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机体内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了乳酸的堆积,从而引起对缺氧敏感的颅内组织出现广泛的白质继发脱髓鞘。 相似文献
982.
983.
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期间进行NIRS监测的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的NIRS rSO2初始值(SMD=0.72,95%CI:0.50~0.94)、平均值(SMD=1.12,95%CI: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CI: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的脑氧饱和度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CI:0.68~1.19;SMD=1.65,95%CI: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的NIRS脑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的关联。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目的:探讨肝脏困难部位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31例肝困难部位占位性病变患者及78例肝外周部位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资料、术后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比例、阴性切缘比例、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应用镇痛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周部位相比,腹腔镜下肝脏困难部位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分析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和后足功能情况、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后踝和后足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和后足功能术后恢复较好,手术创伤较小,骨愈合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88.
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