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61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晶  周亮  王亚云  李云庆  武胜昔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95-98,i0003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5-羟色胺4—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进行。①取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手术组24只。②手术组大鼠在戍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下,切开左侧后肢皮肤暴露并钝性分离腓肠肌两头,暴鼹坐骨神经,在邻近坐骨神经分叉处结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于结扎远端0.5cm处切断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模型,全过程中注意勿伤及腓肠神经;右侧为假手术对照.只暴露不结扎切断坐骨神经,其余过程同手术侧。③分别在术后1,2,3,4,7,14,21,28d,取b~k节段脊髓背角,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内5-羟色胺4—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变化。 结果:2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检测到5一羟色胺4、5-羟色胺5A、5-羟色胺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但未检测到5-羟色胺5B.5-羟色胺6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②手术组手术侧检测到5-羟色胺4、5-羟色胺5A和5-羟色胺7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上调。其中,5-羟色胺4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在术后4d明显升高,21d达高峰后下降,28d趋于正常。5-羟色胺5A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在术后3d开始升高,持续升高至28d。5-羟色胺7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变化同5-羟色胺5A受体亚型。假手术侧的脊髓背角,各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在脊髓背角未检测到5-羟色胺5B和5-羟色胺6受体亚型mRNAs的表达。 结论:5-羟色胺受体亚型mRNA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具有不同的时程变化特点,提示它们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能够模拟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特点的实验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10/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europathologicpain,nerveinjury”,再利用检索词spared““nerveinjury”进行检索,文章语言限定为English。同时手工或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10/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神经病理性痛、周围神经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痛密切相关的研究。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动物,包括坐骨神经的松散结扎/慢性挤压、部分坐骨神经紧密结扎、腰L5~6脊神经根切断术和SNI等研究内容。重点选取与SNI研究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性论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5篇相关文献,其中与SNI直接相关的文献8篇,间接相关的文献25篇,排除重复的12篇,共21篇用于资料的综述。资料综合:对选取的文献进行阅读、归纳及综合。综合的结果显示,SNI模型的手术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好,术后动物的行为表现能够模拟部分神经病理性痛的特点且持续时间长,不同镇痛药物对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行为反应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肺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和AECOPD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估其在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分为AECOPD组(51例)和COPD稳定组(53例),再选取同期收治的PE患者46例(分为治疗前PE组和治疗后PE组)及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以上各组人员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E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高于治疗后PE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和治疗后PE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能够有效监测COPD患者的病情进展,在AECOPD和P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从痰瘀论治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饮食肥甘厚味滋腻之品,痰湿内生,湿浊阻滞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虚则气滞,气机不畅,帅血无力,则血行不畅发为血瘀;痰瘀交阻互结,导致脑络闭阻,气血不能上荣头目或蒙蔽清窍,脑失所养。2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息风止眩。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半夏、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基因在人肾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方法提取47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和蛋白,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K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K1蛋白在肾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CT值为4.43±1.54,癌旁组织的△CT值为5.59±1.7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4.97,P=0.00)。37例(78.7%,37/47)肾癌组织样本中HK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1蛋白表达于胞浆内,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论 HK1高表达于肾癌组织,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指导肾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锐性分离精索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259例的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Bassini 8例,McVay 9例,Lichtenstein 38例,Ruktow 89例,Millikan 95例和筋膜后修补20例。术中操作贯彻锐性分离精索的原则,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操作顺利,手术时间40~65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0~20ml,平均5ml。早期并发症中尿潴留32例(12.4%),阴囊血清肿8例(3.1%),阴囊血肿5例(1.9%)。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5d。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锐性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解剖结构显露清晰、副损伤轻微、有助于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7.
乳腺癌患者的就诊延误是指患者首次发现癌症可疑症状至首次就诊于医疗机构这一阶段。发生就诊延误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婚姻状态等)、症状表现以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就诊延误发生率在30%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定位下施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息肉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2例电子肠镜定位下施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70±16.24)min;术中出血10~60ml,平均(40±2.12)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30小时,平均(26±2.68)小时;住院5~8天,平均(7±0.44)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电子肠镜联合手术完成结肠镜无法治疗的结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腰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手段。 方法 我院于2013 年5 月13 日收治1 例腰椎管内畸胎瘤,患者男性,27 岁。通过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腰椎管内畸胎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术中可见脊髓圆锥高位,畸胎瘤位于腰椎管硬脊膜下髓内脊髓圆锥位置,为囊实性,有包膜,内容物为豆渣样脂肪成分。 结论 发生于腰椎管内畸胎瘤罕见,须经病理检查诊断;目前治疗为显微镜下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