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水提物的毒理学性质,探究其是否具有相关生理和生殖毒性。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ICR小鼠,一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00、2.00、3.00、4.00、5.00 g/kg,连续观察14 d。30 d喂养试验,Wistar大鼠,每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50、2.00、2.50 g/kg,连续给药30 d。小鼠精子畸形试验,ICR雄性小鼠,每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00、2.50、5.00 g/kg,连续给药5 d,给药后第35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小鼠,取双侧附睾制片,染色,统计精子畸形率。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小鼠给药30 min后,静伏少动,背毛竖立,出现腹泻症状,无动物死亡,实验动物24 h后恢复正常。30 d喂养试验,受试动物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脏器系数、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组织器官的明显病变。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所有实验组的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水提物5.00 g/kg组小鼠精子畸形率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结论 桦褐孔菌水提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毒性,但在高剂量时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72.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对抗碘对食管的腐蚀性副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例食管碘染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 =100)和实验组(B组,n =100)。B组染色观察后,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再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吸净液体后,用碳酸氢钠生理水溶剂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和胃底,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A组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记录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情况,并进行比较。招募40例经食管碘染色的患者,20例为A组处理方法(C组,n =20),20例为B组处理方法(D组,n =20),72 h内复查胃镜,记录C和D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用维生素C处理后的pH值与用碳酸氢钠后的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D组与C组比较,72 h内胃底黏膜糜烂程度较轻,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抗食管碘染色后碘对食管胃底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交替进镜法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鼻肠梗阻导管内镜下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脱管率及耐受性评分。结果实验组中2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对照组中21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实验组的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所用时间为(15.00±5.2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9.45±6.75)min;实验组脱管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实验组耐受性评分为(1.25±0.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地减轻患者术中的不适,无并发症,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观察其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将分离培养的MSCs置于24孔板中,72h待其贴壁后,以丝裂霉素处理,与K562细胞共培养,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观察成人骨髓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单独的K562细胞生长曲线相比,与骨髓MSCs共孵育的K562细胞生长缓慢,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结论:成人骨髓MSCs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可能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集生物降解和膜分离于一体的高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经济性及处理废水的效率决定于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及运行参数的的合理性。文章从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参数优化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 hichormone,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36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CTH治疗前后发作缓解率、脑电图改变及智力发育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结束后5d、3个月、6个月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1%(31/36)、77.8%(28/36)、50.0%(18/36);有效率分别为11.1%(4/36)、13.9%(5/36)、36.1%(13/36);无效率分别为2.8%(1/36)、8.3%(3/36)、13.9%(5/36)。脑电图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0%(27/36)、58.3%(21/36)、44.4%(16/36)。(2)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各能区功能、智龄及发育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01);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各能区功能、智龄及发育商均有提高(P〈0.001)。尤其在大动作及适应行为、社交行为方面进步显著。结论确诊婴儿痉挛症后及时应用ACTH治疗,对控制痉挛发作、短期内提高智力发育及改善脑电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79.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同  纪宗正  陈熹  吴涛 《医学争鸣》2006,27(23):2174-2174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6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1例中发生胃瘫10例(4.0%);外院胃癌根治性手术后转诊胃瘫2例; 12(男8,女4)例均无糖尿病,年龄36~84(平均66)岁,其中贲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体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1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2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例7例. 术前3例胃窦癌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1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2例胃窦癌术后腹腔积液. 患者均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经胃肠钡剂造影或胃镜检查诊断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全部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热盐水洗胃,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胃复安等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 结果11例在手术后4~10 wk,1例在12 wk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0.
目的考察南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体内外降糖作用的特点。方法采用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复制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测定单位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将10只SD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进行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南苜蓿总皂苷高、低剂量组(以提取物计分别为1.4、0.7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取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MDA、SOD、GSH-Px、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组织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00、100μg/mL浓度组能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大鼠的肝脏和骨骼肌中IL-1β、TNF-α、MDA水平降低;升高SOD、GSH-Px水平(P0.05);骨骼肌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GLUT4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南苜蓿总皂苷体外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体内通过减少对肝脏和骨骼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增强骨骼肌中胰岛素介导的信号传导,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其体内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