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0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动物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所致的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选取7 d龄新生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3 mg/kg建立新生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生理盐水组大鼠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30 min后干细胞组腹腔注射0.1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分别于6 h、1 d、2 d、4 d、7 d留取新生大鼠肺组织及血清标本,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及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示模型组呈急性肺损伤改变,干细胞组造模后4 d及7 d时肺损伤比模型组轻。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的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升高,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细胞干预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可以减轻肺部炎性病变,其主要机制可能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平衡抗炎因子及促炎因子的表达,减轻肺损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6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并和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和正常足月儿的PT分别为(17.2±2.1)s和(12.8±1.7)s,APTT分别为(52.3±5.4)s和(40.7±4.6)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晚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较正常足月儿的PT、APTT延长,而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适于胎龄儿和健康足月儿,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生后7d内每天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早产适于胎龄儿组65例,足月儿组49例。足月儿组脑血流速度较早产儿组明显增快(P<0.05);各组2~7d各时间段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均较第1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组3~7d各时间段Vs、4~7d各时间段Vm与第2天比较均增快(P<0.05);足月儿组4~7d各时间段Vs和Vm均较第2天增快(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与足月儿Vs、Vm4~7d各时间段呈逐渐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增加较缓慢,2~7d各时间段差异不明显;新生儿早期RI、PI亦呈渐增趋势,生后第1天较高,2~7d内RI、PI短时期降低之后RI、PI又逐渐升高。结论新生儿早期脑血流速度随日龄增大逐渐增快,生后前3d波动较大,然后缓慢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ROP,将其分为ROP组(34例)和非ROP组(145例)。记录早产儿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母亲围生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650,95%CI(0.460,0.918)〕、输血量〔OR=1.036,95%CI(1.009,1.063)〕、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OR=4.951,95%CI(1.493,16.413)〕是R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输血、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发生R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5.
新生儿心肌肥厚并不少见,鉴别诊断包括肥厚型心肌病、遗传代谢病引起的心肌肥厚、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肌肥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性心肌病、反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心肌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并心肌肥厚、新生儿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和心肌致密化不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西格列汀通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第I组(对照组):口服饮用水8周;第II组(假手术):第1天,大鼠双侧脑室内各输注4μL人工脑脊液;第III组(Aβ1-42):第1天大鼠大脑双侧脑室内各输注4μg Aβ1-42;第IV、V、VI组(Aβ1-42+西格列汀):第1天,大鼠双侧海马输注4μg Aβ1-42,然后口服不同剂量的西格列汀8周(第IV、V、VI组西格列汀的剂量分别为1 mg/kg、2 mg/kg、3 mg/kg);第VII组(西格列汀):口服西格列汀(1 mg/kg)8周;第VIII组(Aβ1-42+多奈哌齐):第1天,大鼠双侧脑室内输注4μg Aβ1-42,然后口服多奈哌齐(1 mg/kg)8周;第IX组(多奈哌齐):口服多奈哌齐(1 mg/kg)8周。造模完成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种大鼠记忆功能。再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溶性Aβ1-42、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s307)、GSK-3β、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中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差异,探讨circRNA在PCOS发病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6—8月中国科学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妇科就诊的3名PCOS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样本和常规资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样本中circRNA的表达差异,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23814种可分析的环状RNA,其中表达上调23个,表达下调的7个;差异表达RNA亲本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PCOS患者体内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等生物学功能都发生显著的变化。结论 多种环状RNA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中呈现差异表达;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分子对PCOS患者生物学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适合新生儿PICC导管透明敷料的更换频率。方法 307例留置PICC导管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3d、5d、7d更换透明敷料,观察3组患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儿出口部位感染率分别为3.96%、4.90%、5.77%,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6.10%、7.06%、6.02%,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99%、1.96%、0.0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议新生儿PICC导管每7d更换透明敷料1次,敷料潮湿、松动时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89.
新生儿脑血流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室内出血是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多种脑血管内外因素导致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均与两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新生儿脑损伤的脑血流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影响因素包括出生体重、胎龄和日龄,睡眠和觉醒状态,脑血管压自动调节,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细胞因子及多种疾病和治疗因素;检测方法主要有经颅多普勒、脑导纳法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气、电解质、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监测换血前后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430.33±121.92)μmol/L和(216.83±63.66)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49.8%。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术前贫血纠正。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全自动换血术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