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22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Propionibacterium acne)的抑制作用。方法 进行22种中药有效成分药敏实验。结果 丁香酚、桉叶素对P.acne具有高敏作用;黄芩甙、大黄素等10种药物对P.acne具有中敏作用;油镜下观察发现,抑制P.acne后较抑制前细菌数量/单位面积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结论 丁香酚、桉叶素和其它中药有效成分对P.acne具有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贵阳市淋球菌耐药质粒及其与淋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了解贵阳市淋球菌耐药质粒的大致范围及淋球菌耐药质粒在细菌间的流向。方法:采用改良的Jo.Annes法对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质粒提取,测定其分子量的大小;从中筛选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菌株(PPNG),分别与大肠杆菌和淋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进行接合和转化试验。结果: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检出7株PP-NG菌株,淋球菌4.5Md质粒的携带为40%,3.7Md质粒的携带率为25%。3株带有24.5Md质粒的PPNG菌株,其耐药(R)质粒均可通过接合而传递给大肠杆菌和淋球菌敏感菌株;2株PPNG菌株可通过转化将R质粒传递给大肠杆菌和淋球菌敏感菌株。结论:贵阳市流行的淋球菌中有2种耐药质粒存在,以4.5Md质粒为主;PPNG菌株可通过接合和转化的传递方式,将耐药质粒在淋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大肠杆菌中传递,与淋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健康人与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 ,统计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状况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HCY水平(2 8 2 4± 6 62 ) μmol/L ,对照组 (9 16± 2 3 4) μmol/L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卒中组高HCY血症发生率 3 8% ,对照组 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的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3 8,0 0 8,0 47,1 0 8;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 ,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273例脑梗死后2周的老年患者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71例,随机将抑郁症状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末和3个月末,分别给患者行HAMD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尼亚评分(SSS),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价;另选无抑郁症状老年脑梗死患者35例为无抑郁症状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率26.0%,未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抑郁症状患者组,SSS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而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减低,SSS评分也明显下降,日常活动能力ADL也明显改善,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较高,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状态,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 ,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本文自1997年2月至2000年2月 ,对住院的36例失语症病人 ,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将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 ,病前有视力、听力障碍及痴呆症者未统计。本组36例 ,男22例 ,女14例 ,年龄31~76岁 ,平均63.5岁。病变部位除了6例位于右大脑半球其余30例均位于左半球。在脑出血失语13例中运动性3例 ,感觉性…  相似文献   
86.
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是老年期常见的脑血管病,因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因其它原因而行头颅影像检查时才被发现。我们调查了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伴SCI的一些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伴发抑郁的隐源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4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常规组只进行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口服,20mg/d,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再评分,疗效评定分4级.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癫痫伴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8.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结果,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 对来自2个中心的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72例老年患者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局麻后,以Seldlnger技术穿刺一侧股动脉,按常规给予全身肝素化并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使ACT控制在250-300s之间。结果 72例患者中,DSA检出脑供血不足19例,脑梗死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总检出率为76.4%。其中61例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显示血管狭窄15例(24.6%),DSA46例(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DS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短暂性脑缺血和眩晕为首发症状患者的病因,有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后出血性转化与治疗前MRI梗死体积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心源性卒中行抗凝治疗的患者306例,其中69例接受利伐沙班治疗,57倒接受达比加群治疗,120例接受华法林治疗,6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MRI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查,入组30 d行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明确是否有出血性转化。结果利伐沙班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1.7%,达比加群组发生率为31.6%,华法林组发生率为25.6%,阿司匹林组发生率为0%,D-二聚体、空腹血糖、MRI梗死体积对抗凝剂治疗心源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具有诊断效应(P<0.05)。结论D-二聚体、空腹血糖及MRI梗死体积对心源性卒中抗凝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而又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一旦破裂出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而80%-85%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20世纪90年代,一种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装置(GDC)进入临床应用领域,随着栓塞材料的改进和栓塞技术的革新,运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动脉瘤预防再出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患.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建议将血管内栓塞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这些问题.明确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