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疾病,临床多以慢性头痛和多组脑神经损害为常见。因本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故易对本病产生漏诊和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以探讨误诊原因。1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肝性脊髓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自发性或手术门体分流后,临床主要表现可逆的脑病症状,进行性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瘫痪,仅1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无肌萎缩、感觉障碍。9例血氨增高,9例脑电图表现弥漫性θ波,其中2例有三相波,8例MRIT1像显示基底神经节高信号,脊髓MRI阳性率低。所有患者均限制蛋白摄入量,给予护肝、降血氨、神经营养等治疗,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9例患者脑病症状缓解,但瘫痪改善不明显;死亡3例,仅1例肝移植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脊髓症状与脑病症状并不平行消长,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为慢性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常规治疗脑病症状好转,但脊髓病变预后不良,肝移植为慢性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提出,是由恶性高血压、子痫、严重肾脏疾病、某些已被证实与RPLS相关的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妊娠相关RPL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17.
1998年贵州省各地发生霍乱流行。为了解霍乱流行期健康带菌者及食品、环境污染状况,于8~9月份对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的街头摊点所售生冷食品,环境中井水、污水、苍蝇及食品从业人员肛拭等进行霍乱病原菌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材料:共采水、食品、苍蝇等标本163份,查食品从业人员肛拭146人。污水来源于云岩区贵阳医学院内,几处污水排放点。井水是在乌当区公铺所采,据乌当区防疫站介绍,该井水在7月份曾引起霍乱流行,采样时已消过毒。(2)方法:按文献〔1〕进行。所用庆大霉素培养基均为中国预…  相似文献   
18.
脑结核瘤是少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现将我们遇到的 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结核瘤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17岁 ,2 0 0 4年 5月 2 8日入院。于入院前2个月开始 ,常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左上肢抽搐 ,头向左侧扭转、神志不清 ,持续几分钟后可自行好转 ,无大小便失禁 ,当时考虑系情绪紧张所致而自服镇静剂治疗 ,但无效。于入院前 1个月开始 ,患者发作次数增加 ,服用苯巴比妥治疗无效。无结核病史。NS检查(- )。EEG :中度异常 ,右侧偏胜。CSF :无色 ,红细胞6 ,白细胞 6 ,潘氏试验 (+ ) ,蛋白 5 6 .9(2 0~ 4 0 )mg·d- 1,Cl- 118(12 0~ 13…  相似文献   
19.
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色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 (BEC)进行粘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 ;用兔抗人sIgA血清中和人唾液中sIgA ,12 5Ⅰ 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 ,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影响。 结果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 (P <0 .0 0 5 ) ,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 (P <0 .0 5 )。结论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口腔致病性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