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周;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52.
基底细胞癌皮损中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癌(BCC)皮损中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形态以及分布等特点,为探讨其在皮肤肿瘤局部细胞免疫中可能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30例BCC患者皮损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浸润的LC进行CD1a、S-100蛋白和HLA—D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研究。结果BCC皮损中CD1a^+LC呈局灶性分布于癌巢;与对照组相比,CDLLC细胞突起明显减少、缩短甚至消失;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CD1a^+OLC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皮损中S-100(+)LC弥漫性分布于癌巢和癌旁;与对照组相比,S-100(+)Lc细胞染色增强,细胞突起明显增多、增长;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S-100(+)LC的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皮损中HLA—DR(+)Lc主要集中于癌旁;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HLA—DR(+)Lc的数量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BCC皮损中不同标记的LC数量、形态及分布趋势均有差异,提示皮损中可能存在特殊的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可能是BCC低转移性和较好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抗菌药物疗效,扩大抗菌范围,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产生。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利用时间杀菌曲线方法进行菌落计数。结果FIC指数为≤0.5,>0.5~1,>1~2和>2时分别表示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后的协同、拮抗作用与判定结果的标准有关。因此,建立统一的联合药敏试验判定标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肾镜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椎管阻滞麻醉或者袁麻下,应用Wlof肾镜,配合瑞士EMS公司第III代超声气压弹道吸附清石系统及前列腺汽化电切设备治疗膀胱结石,同时可行膀胱颈切开或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果57例膀胱结石全部一次性取尽,碎石时间5—20分钟。33例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术后排尿困难改善。无尿道狭窄,结石残留、复发,膀胱痉挛并发症。结论应用肾镜治疗膀胱结石。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手术费用低,可以同时解决膀胱出口梗阻问题,易于操作,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射波刀SBRT在复发性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5年26例术后复发的胆管癌射波刀SBRT的患者,中位术后复发时间10个月,中位肿瘤直径为2.8 cm。中位处方剂量45 Gy,中位分割次数5次。基于增强CT或MRI评估肿瘤进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及LC。使用CTCAE4.0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9.3个月,其中位OS和PFS分别为13.5个月和6.5个月,1、2年OS和PFS率分别为52%、21%和28%、15%。4例患者出现肿瘤原位进展。3例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减退、1例胆道感染;仅1例患者在晚期出现了≥4级消化道出血。结论 射波刀SBRT术后复发性胆管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后24 h及病情加重时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脑出血转化,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3 h或3~6 h)、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rt-PA或UK)。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有关的因素。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转化(CHT)15例(15/98)。。CHT组心房颤动患者比率高于无CHT组(40%vs 12%,P=0.015),C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CHT组(14 vs 10,P=0.025),CHT组溶栓后收缩压高于无CHT组(161±23 vs 139±20,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181,95%CI:1.037~1.346,P=0.012)、溶栓后收缩压(OR=1.079,95%CI:1.031~1.128,P=0.001)与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前NIHSS评分和溶栓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 W;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TC、LDL-C、TG均有降低和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8.
传统观点认为HBeAg的消失,表示病毒复制下降,传染性降低,病情的减轻或稳定。但临床上有部分HBeAg阴性病人病情变化复杂,肝功能反复异常,循环血中仍可见到病毒颗粒,为进一步了解HBeAg阴性病人体内病毒复制与肝损害的关系,我们对HBeAg阴性病人血清HBVDNA含量以及肝损害的情况进行了动态观测,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剂量投照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而目前常用的治疗前计划验证方法并不能反映患者真实投照剂量。实现一种评估患者在体剂量执行准确度的方法,能够在分次治疗中及时发现较大剂量错误,避免发生患者投照剂量过高或不足。方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患者首次实施治疗前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保证治疗体位与模拟定位时一致,实时治疗中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获取患者出射剂量影像,并把首次出射EPID影像作为剩余分次治疗的基准值,后续分次实时治疗野结束后快速将其出射EPID影像与对应基准影像进行γ分析比较,以验证治疗计划是否准确执行于患者身上。设计模体实验对治疗部位错误和摆位误差情况进行分析,来评估本方法识别放疗差错的准确性。结果:本方法可有效地识别出IMRT放疗中患者治疗部位错误和非平行于射野角度方向的摆位误差,但对平行于射野角度方向的摆位误差并不敏感,3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应用结果中能够直观显示分次治疗间摆位重复性情况。结论:基于EPID实现的一种在体剂量验证方法能够对调强放疗中患者实时剂量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在单个治疗野结束后可快速检测出较大治疗错误。  相似文献   
60.
患者,男,14岁。主诉左大腿外侧无痛性肿块10日于1997年7月21日入院。4年前高处坠落致脾破裂行脾修补术住院2周,2个月前体育活动时跌倒致左大腿疼痛自行缓解。查体:体温36.4℃,脉搏88次/分,血压14 kPa /9 kPa。发育正常,无跛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肝、脾未扪及。左大腿中段外侧可触及鸡蛋大小的质硬包块,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尚可、无压痛及未见浅表静脉怒张、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2 × 109/L,血红蛋白120 g/L,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玻片法)。X线片左股骨干无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