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隐球菌性脑膜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最大原因,大多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都存在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是由新型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感染引起.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隐球菌性脑膜炎占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的15%,对HIV阴性的隐球菌性...  相似文献   
92.
郭林  吴小妹 《中国药房》2014,(18):1677-1679
目的:分析胃部及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下阶段前瞻性研究病例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部及结直肠手术患者83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发生SSI的患者列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患者为非感染组,从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抗菌药物使用因素、检验指标因素等方面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项目的差异性,选择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胃部及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SSI的患者为104例,感染率为12.53%。感染发生于术后314 d,平均感染时间为(6.31±4.52)d。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6个因素与SSI有关,分别是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引流管时间≥4 d、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密度脂蛋白(HDL)<1.03mmol/L、白蛋白(ALB)<35 g/L。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ALB<35 g/L、HDL<1.03 mmol/L,这4个因素对SSI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ALB<35 g/L、HDL<1.03 mmol/L为胃部及结直肠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达菲林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达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反向添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未见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雌二醇(E_2)、骨密度(BM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E2水平及BMD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VAS评分及与TNF-α、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潮热盗汗、阴道干燥、关节疼痛及情绪波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性欲下降、乏力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达菲林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能调节雌激素水平,抑制骨质流失,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三联互补强化教育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以口头指导与动作示范方式进行口腔功能锻炼教育,观察组接受视频教学、回馈教育以及教育处方的三联互补强化模式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口腔功能锻炼准确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联互补强化教育模式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锻炼准确性,降低相关性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somatostatin(SS)positive intemeur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Methods Piloearpine-induced epilepsy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number changes and axonal sprouting of SS positive intemeurons in different domains of the hippocampus at difierent time points.Degeneration of SS positive interneurons and their neurophils were detected by the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ith SS and Fluoro-Jade B(FJB)at 7 and 60 days after status epilepticus (SE).Results In the exoerimental rat group,the number of SS positive neurons decreased in each hippocampal domain,and it reached the lowest at 7 days post-SE(There were 11.1±3.3 in hilus,2.8±0.9 in CA1region and 1.8±0.7 in CA1region,t=13.519,9.644 and 8.808,all P<0.01).In chronic phase,the number of SS neurons gradually recovered,and exceeded the control group in CA1 area at 60 days post-SE(12.8±1.5 vs 8.8±1.3,t=-4.506,P<0.01),however,the number of SS neurons in the hilus(25.5±4.6)and CA1 area(4.8±0.8)remained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normal levels(t value were 4.691 and 3.953.both P<0.01).Increased SS positive fibers were found in the lacunosum-molecular (1m)layer and outer molecular layer of dentate gyrus after 30 days post-SE,and numerous SS positive fibers were seen threnghout the layers of area CA1 at 60 days post-SE.Double immunofluuorescence revealed that a few SS positive interneurons and fibers were also labeled by FJB in area CA1 at 7 days post-SE and in CA domain/hilus at 60 days post-SE.Conclusions SS intemeurons lo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The loss is partially caIlsed by the degeneration and death of neurons;SS positive neurophils increase within area CA1 in chronic phase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相似文献   
96.
宫颈妊娠(CP)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宫颈管内,并在该处生长发育.它是异位妊娠中的罕见类型,病情凶险,处理困难,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共收治宫颈妊娠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中孕早期孕妇年龄和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tin)及载脂蛋白CⅢ(apo CⅢ)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性及其联合预测GDM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门诊正规产检的孕妇,孕16~18周产检时采集血清,用ELISA进行APN、Leptin及apo CⅢ测定;孕24周~28周进行常规OGTT筛查,确诊为GDM的孕妇纳入GDM组,余为对照组。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判断多指标联合预测GDM的可行性。结果:纳入观察的孕妇405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的病例392例,失访率3.2%。392例孕24~28周OGTT筛查出GDM 26例,GDM发病率6.6%。GDM组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孕周、孕前体质量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APN比对照组降低,Leptin比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o CⅢ在GD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为保护性因素,与GDM的发生呈负相关;而Leptin及年龄则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将APN、Leptin和年龄依次引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的分类能力可达到86%,与上述因子的单独预测效果相比,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可达到0.805。结论:在中孕早期,APN、Leptin及年龄对GDM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PN、Leptin及年龄联合预测GDM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98.
摘 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常规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哮喘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及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MMP-9、TIMP-1水平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常规治疗可下调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MP-9、TIMP-1水平,抑制气道重塑,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各种影响因素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和顺产两组人群的相关信息,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孕妇年龄、生产次数、新生儿体重3个因素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有关,而临床诊断中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低、妊娠合并甲亢、子痫前期等)、胎儿窘迫、产程停滞、头盆不称、疤痕子宫及引产失败占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客观原因的59.3%,另有42.0%的主观因素(包括无法耐受疼痛、双胎、珍贵儿、担心母婴安全等)也是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因素。结论: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的增加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采用综合的方式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双胎妊娠剖宫产分娩的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术后予肌内注射缩宫素。研究组(30例)术中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术后使用益母草注射液。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术后2~24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和术后24小时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双胎妊娠剖宫产中的出血,术后单独使用促宫缩效果良好,且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