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1.
92.
椎—基底动脉瘤是外科治疗的难点。随着颅底外科、显微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本文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强调直视手术夹闭动脉瘤颈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3.
神经导航术中脑移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神经导航手术中的脑移位,评价术中脑移位对神经导航手术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在73例颅脑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制作骨瓣前在骨窗外作对照参考点,然后分别测量硬膜、皮层和病灶移位程度,并分别对不同病理性质肿瘤的移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注册误差(2.13±0.74)mm,术中持续准确性为(1.17±0.67)mm;所有73例的硬膜、皮层和病灶移位程度分别为(2.80±2.48)mm、(5.14±4.05)mm以及(3.53±3.67)mm。胶质瘤组的硬膜、皮层和病灶移位均是最大的,而海绵状血管瘤组以及颅底肿瘤组的移位明显低于胶质瘤组。结论术中脑移位是影响神经导航手术定位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对不同性质和部位病变术中脑移位的了解有助于指导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4.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增进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hryoplastic neroepithelial tumors,DNT)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 复习9例DNT的临床表现、放射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9例均为20岁以前发病,以癫痫小发作为主要表现,肿瘤均位于大脑皮层内,影像学均无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组织病理学上,皮层内“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呈结节状分布,例1、4~9为单纯型,例2、3为复合型。随访:例1术后5年无复发,例3术前2年病灶无变化,另7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DNT是以20岁前起病、难治性癫痫小发作、由“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皮层发育不良灶为特征的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可被CT或MRI发现而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手术切除不复发,预后良好。复合型中极少数病例的胶质瘤成分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脑肿瘤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肿瘤涉及第一运动区18例;运动前区18例;第一运动感觉区11例;第一感觉区9例;辅助运动区2例。试验组运用手运动激发模式,行BOLD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并与MR的导航序列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96.
腹部巨大切口疝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大量腹腔内脏器长期脱出在腹腔外的疝囊中,造成原腹腔容量逐渐缩小,同时巨大的腹腔外疝囊形成的第二腹腔使得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自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例腹部巨大切口疝患者,通过实行腹壁内置聚丙烯人造纤维补片修补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酵母菌的临床感染日趋增多,为了探讨它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规律,作者用VITEK Auto Microbic System对374株自临床标本分离的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374株酵母菌分属于5个菌属21个菌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白色念珠菌(60.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7.4%),近平滑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葡萄牙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占2.1%~4.0%,较少见的为土生念珠菌、白色丝孢子菌、罗伦特隐球菌、新型隐球菌、丛生丝孢子菌、地生隐球菌、涎沫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念珠状酵母菌和皱褶念珠菌,占0.5%~1.3%,较罕见的为果蝇红酵母菌、克柔氏念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医学生由压力性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方法通过海报方式,随机招募125例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1个月的太极拳干预,5次/周,60 min/次,共计20次。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后ASLEC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和PHQ-9总分均下降,较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SLEC的丧失因子得分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ASLEC总分、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及适应因子与PHQ-9总分差值呈正相关(P0.05),除ASLEC丧失因子与PHQ-9总分差值没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太极拳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学生因压力性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被推荐为一种预防和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9.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5年,Stern[1]首次报道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laserDopplerflowmetry,LDF)监测皮肤微循环血流量。20多年来,关于LDF在皮肤、肌肉、移植皮瓣、脑和肾脏等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流监测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取得较大进展。LDF工作原理一、激光多普勒效应光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的基本特征。应用于生物体的安全激光波长窗为600~1200nm,在这个测量范围内,生物大分子对光线的吸收相对较弱。生物介质且有非常复杂和强烈的多点散射界面,投射到生物组织表面的激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测定Wistar大鼠丘脑外侧背核区(LD区)血流量正常值范围。方法Wistar大鼠按性别和体重分4组。立体定向下将LDF探头定位于双侧LD区。结果119只大鼠共计238个LD区LDF值为(88±27)PU,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不同性别组间、不同体重组间以及同一个体双侧LD区LDF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别(P<0.10)。结论Wistar大鼠LD区LDF测量正常值范围为44~143PU,不同实验样本间及同一个体双侧LD区LDF监测可互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