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针灸治疗75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以观察其病程长短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针灸介入贝尔氏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为针灸更有效治疗贝尔氏面瘫提供客观化的依据。方法:75例患者随就诊时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1~7d)27例、静止期组(8~20d)23例与恢复期组(21~90d)25例,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于临床治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①3组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积分比较,3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发展期组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1);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3组临床疗效比较,发展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P〈0.05),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但发展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疗效最为明显,在临床应用中把握此段治疗时机,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2.
采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对垂体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讨论了差异表达基因在垂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于在3种垂体瘤中高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相关和发育、分化相关。PP4R2,GHRHR和clusterin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中明显高表达,并经RTPCR,实时定量PCR等证实。结论PP4R2,GHRHR,clusterin可能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和~(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显像(~(11)C-MET PET)联合检查在幕上非强化胶质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幕上非强化胶质瘤(T2 FLAIR高信号,T1增强无强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同时接受MRS和~(11)C-MET PET两项检查,当其中一项达到阳性阈值(MRS中胆碱与乙酰天冬氨酸的比值最大值CNImax为2.0;或者~(11)C-MET PET中肿瘤摄取值和正常脑组织摄取值的T/N值为1.3)时即拟诊为胶质瘤,与手术标本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单用MRS阳性检出率为60.0%,单用~(11)C-MET PET阳性检出率为78.5%,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达89.2%。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与单用一项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和~(11)C-MET PET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幕上非强化胶质瘤的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外伤性肝破裂8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004年87例肝破裂的诊治体会。结果非手术治疗16例,无一例死亡;手术治疗71例,死亡8例。总治愈率90.8%。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颅内浆细胞肿瘤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对21例颅内浆细胞肿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颅内浆细胞肿瘤包括3个亚型:浆细胞骨髓瘤、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骨外浆细胞瘤.发病中位年龄58岁,无性别差异.病理示肿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核偏位.分化差的可显示细胞异型,病理性核分裂象、或坏死等现象.免疫组化:单链限制性表达,K轻链阳性占12/21,19/21病例CD138阳性,11/21病例CD79α阳性,12/21病例LCA阳性,Ki-67≤1%占9/21.本组中浆细胞骨髓瘤5例,其中3例分别随访6年、3年和2年,未复发.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15例,其中1例患者随访3年,病情稳定.骨外浆细胞瘤1例,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 颅内浆细胞肿瘤以骨内孤立性浆细胞瘤亚型多见,各亚型间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相似,但临床治疗策略和预后有差别,所以应明确诊断病理分型,针对性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6.
目的设计针对a交配型位点内特有的SXI2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评价其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所有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中的作用。方法在SXI2a基因4号外显子的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SXI2aF-SXI2aR特异扩增新生和格特隐球菌a交配型,并比较其与现有的针对STE20a、MFa或STE3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及交配试验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所有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中的作用。结果针对SXI2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准确鉴定受试的各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菌株,而针对STE20a、MFa或STE3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均至少无法扩增1种以上主要基因型的a交配型。部分受试菌株不能发生交配,交配试验无法鉴定其交配型。结论针对SXI2a基因的PCR扩增可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各主要基因型的a交配型。SXI2aF-SXI2aR引物在快速鉴定a交配型中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7.
垂体瘤     
问:我女儿月经不规则。经常延期.量少,最近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来月经。去妇科检查没有查出问题。妇科医生怀疑她是垂体瘤。我们该如何就诊?  相似文献   
78.
患儿,男,9岁。主诉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年,“逐渐下降”3个月。5年前曾因左眼外伤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查体:右眼视力为光感/50cm,光定位存在,眼前、后段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及眼眶CT均未示明显异常。左眼视力为无光感,眼球萎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738例功能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8例在全麻下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130例在唤醒麻醉下行运动和或语言功能定位。所有病例术后近期运动障碍发生率为11.7%,远期为3.8%;语言区胶质瘤术后近期的失语率为28.8%,远期为4.1%。术中MRI辅助下进行电生理监测347例,全切率为89.3%。全麻下3.6%的患者术中出现癫痫大发作;唤醒麻醉下2.3%的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或嘴角抽搐,仅1例(0.8%)出现癫痫大发作。结论 根据胶质瘤所在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功能皮层和皮层下重要功能通路,降低致残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有效保护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安全,实施对应的应急救治措施。方法 介绍了核辐射突发事件相关的放射防护知识。结果 从辐射效应、应急工作类型、剂量控制和防护要点指导应急救援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 应急救援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效防护可降低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