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0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2例(单纯性AA14例,AA伴周围炎18例)。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相结合的方法完整显示阑尾,增强扫描对于单纯性AA和PAA的诊断和分型满意。结论 MSCT扫描是一种简便、快捷的AA诊断方法,而结合增强扫描可更全面的了解病灶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临床预防和研究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近3年SA培养阳性病例52例,(去除同一患者相同和不同部位标本)采用多重PCR扩增SA的毒素基因tst和sec,分析毒素基因的存在与发热的关系,通过PCR扩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基因组稀有限制区旁的DNA序列,对MRS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2例患者中,19例为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3例为MRSA,其中有22例MRSA携带tst和sec基因(66.7%),显著高于MSSA 7例携带tst和sec基因(P0.05);37例伴有发热,其中29例含有tst和sec基因,15例不伴发热,其中5例含tst和sec基因,发热组携带两种基因比率显著高于不发热组(P0.05);稀有限制区PCR(IRS-PCR)分型表明,2012~2014年感染MRSA的33例患者有22例为同种基因型。结论 tst和sec基因的存在可能与SA引起的发热有关,近3年该病房存在MRSA暴发流行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长期误诊为前列腺肿物的直肠间质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9年前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肿物,期间曾反复就诊均误诊为前列腺肿物而长期观察,后因出现尿频及排尿、排便困难2个月就诊于我院。MRI检查发现膀胱后下部前列腺区巨大实质性菜花状肿物,行前列腺、膀胱、精囊、直肠全切术及乙状结肠造瘘、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直肠间质瘤(高度恶性)。术后患者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现已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结论直肠间质瘤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增强对其认识,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正确掌握活组织病理检查的适应证,可减少或避免直肠间质瘤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15.
小肠结核穿孔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特别是近些年来,由该病引起的需要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很难见到.我院收治1例小肠结核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1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医院2005—2006年临床分离的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琼脂稀释法检测17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20.7%,MRS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100.0%),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0μg/ml,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均较差(敏感率0~33.3%);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最敏感(100.0%),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97.2%~100.0%);屎肠球菌仅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100.0%),MRSA、MSSA、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均存在明显的交叉耐药。结论医院MRSA和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西药抗心律失常药(乙胺腆肤酮片)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手术后肿瘤残余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术中磁共振影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导航手术,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双重目的。本研究评估iMRI导航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158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h(平均5.2±1.5h)。图像质量优144例(91.1%),良9例(5.7%),差5例(3.2%)。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5±0.7次),其中3次42例(26.6%),4次15例(9.5%),5次6例(3.2%)。39.9%的脑胶质瘤病例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术后早期MRI证实肿瘤全切率达90.5%,术后严重致残率6.8%。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实时影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血栓前体蛋白对糖尿病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变化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栓塞未形成前进行血栓前体蛋白测定,≥6μg/ml时随机分观察组30例不予治疗,治疗组30例立即用低分子肝素1250U与尿激酶治疗,6个月后随访以上各指标。结果 治疗组未形成下肢栓塞27例(90%),对照组未形成下肢栓塞9例(30%)。结论 血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是糖尿病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总结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 0 2例的实践经验。结果 成功 4 93例 ,中转开腹 9例 ,平均手术时间 4 6 .4分 ,切口感染 2例 ,胆总管残余结石 4例 ,胆漏 2例 ,术后右斜疝 1例 ,无胆管损伤和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并发症是导致LC中转及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做好LC术的关键是预防其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其发生原因加以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